1
您的位置: 线上活动  >  在线答题  >  答题题库

12

2025-05-24 19:38:51.226.0.64222

12 在线考试 答题题目
1、(多选题)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倡导适度节俭、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拒绝奢华和浪费,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风尚。”以下能体现这句话的内涵的是()。
  • A、要倡导环保意识、生态意识
  • B、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 C、环境保护无须常态化的外部压力,只要形成全民环保意识即可
  • D、让生态环保思想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主流文化


  • 2、(判断题) 我国已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主张加快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
  • A、正确
  • B、错误


  • 3、(判断题) 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 A、正确
  • B、错误


  • 4、(判断题) 我国生态文明是以生态规律为依循、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为目标的文明新形态。()
  • A、正确
  • B、错误


  • 5、(判断题) 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责任在政府,人民群众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 A、正确
  • B、错误


  • 6、(判断题) 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这是无法抗拒的规律。()
  • A、正确
  • B、错误


  • 7、(判断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
  • A、正确
  • B、错误


  • 8、(判断题)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展现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基本民生观。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 A、正确
  • B、错误


  • 9、(判断题)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虽然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但在环境问题上的历史责任和现实能力却是一致的。()
  • A、正确
  • B、错误


  • 10、(判断题)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确立为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  ()
  • A、正确
  • B、错误


  • 11、(判断题) 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把“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纳入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 A、正确
  • B、错误


  • 12、(多选题)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保护环境和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艰巨性,要牢牢守住美丽中国建设的全区底线,要坚定不移地走()的文明发展道路。
  • A、生产发展
  • B、生活富裕
  • C、生态良好
  • D、环境保护


  • 13、(多选题)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也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必然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加快()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 A、绿色化
  • B、低碳化
  • C、法治化
  • D、系统化


  • 14、(多选题) 我们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的重要理念,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这说明生态文明不仅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
  • A、关系文化复兴的重大文化问题
  • B、关系从严治党的重大党性问题
  • C、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
  • D、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


  • 15、(多选题) 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请问()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 A、尊重自然
  • B、凌驾自然
  • C、保护自然
  • D、顺应自然


  • 16、(多选题) 中国致力于推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
  • A、参与者
  • B、贡献者
  • C、引领者
  • D、推动者


  • 17、(简答题) 一、单选题(共10题,32分)


    18、(多选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双碳’目标,不是别人让我们做,而是我们自己必须要做。”请问“双碳”具体是指()。
  • A、碳达峰
  • B、碳中和
  • C、碳减排
  • D、碳低排


  • 19、(多选题) 根据国际能源署、世界银行等机构的统计数据,在居民人均消费碳排放方面,发展中国家大多数只是____排放,而发达国家早已是____或____排放。()
  • A、生存型
  • B、奢侈型
  • C、浪费性
  • D、节约型


  • 20、(多选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乎人类未来。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同行,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之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地球家园,就要做到()。
  • A、坚持以人为本
  • B、坚持科学治理
  • C、坚持多边主义
  • D、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 21、(多选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要处理好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内民生的关系,就要做到()
  • A、生态治理要坚持转变观念、压实责任
  • B、不断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认识
  • C、由全球环境的治理参与者向引领者转变
  • D、实现生态领域从重点整治到系统治理的重大转变


  • 22、(多选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决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我们如何理解“两山”理论()。
  • A、“两山论”系统剖析了经济与生态在演进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 B、绿水青山促进金山银山量和质的双重提升
  • C、金山银山将回馈、绵延绿水青山的生机
  • D、金山银山固然十分重要,但绿水青山是金钱不能替代的


  • 2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着力深化环保合作,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以下最能体现我国“绿色丝绸之路”的理念的是()。
  • A、我国成功建设了西部陆海新通道
  • B、我国为共建国家培训相关人才1万多人
  • C、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设了多个清洁能源项目
  • D、我国与多边开发银行联合筹建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


  • 24、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出自荀子《荀子·天论》,意思是天下万物得到各自的和气而生成,得到各自的滋养以成长。以下与这句话最为契合的是()。
  • A、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
  • B、我国积极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
  • C、我国积极打造绿色“一带一路”
  • D、我国推行绿色发展驱动战略


  • 25、 2023年8月24日,日本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质疑和反对,单方面强行启动福岛核事故污水排海。针对日本这一行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今世界发展为了国家利益可以无视全球生态
  • B、全球生态治理体系可以由一国独立完成
  • C、要站在对全人类文明高度负责的位置上处理生态问题
  • D、面临生态挑战各国可以采取极端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


  • 2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是各国的共同责任”,这句话表明()。
  • A、各国只要保护好自己国家的生态环境即可
  • B、在生态挑战面前,人类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 C、环境保护可以甩锅推责、转嫁矛盾
  • D、各国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承担生态责任


  • 27、 2023年3月8日,天门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在进行无人机巡查时,发现某建材有限公司露天堆放砂石料,未采取密闭、围挡或有效覆盖等抑尘设施。天门市生态环境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二项,参照《湖北省生态环境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规定》,责令该公司立即进行整改,并处罚款1万元。这说明()。
  • A、我国实行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
  • B、我国实行高效垃圾分类转化制度
  • C、我国全面建设高效资源利用制度
  • D、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必须依靠道德


  • 2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就其要义来讲,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请问以下的描述中与总书记重要讲话相悖的选项是()。
  • A、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的优化调整
  • B、加快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 C、形成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奢侈消费的发展方式
  • D、坚持把绿色低碳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


  • 2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这句话表明,我国在治理生态问题时坚持()。
  • A、让全民形成保护环境的共同意识和观念
  • B、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 C、形成一个体系化的绿色发展保障机制
  • D、推进各个领域的资源节约和方式转变


  • 30、 中华民族向来尊崇自然、尊崇生态,古往今来形成了许多关于生态的重要思想和哲学理念,请问以下与生态建设无关的古诗词是()。
  • A、草木植成,国之富也
  • B、鱼逐水草而居,鸟择良木而栖
  • C、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 D、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


  • 31、 我们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党章,2018年3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又将其写入了宪法,这说明()。
  • A、生态文明建设能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 B、生态文明建设的谋篇布局更加完善、系统和成熟
  • C、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放在所有建设的首位加以考量
  • D、生态文明建设是和民生离得最近的一项重要工程


  • 3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处理好生态环境和生产力的关系,就是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关键在()。
  • A、人和思路
  • B、生产总值增长率
  • C、经济增长数字
  • D、突破生态保护红线


  • 微信扫一扫 在线答题 在线出卷 随机出题小程序 闯关答题软件 出题答题小程序
    • 上一场考卷: 11
    • 下一场考卷: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