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的位置: 线上活动  >  在线答题  >  答题题库

美学原理

2024-12-09 22:02:15.226.0.57916

美学原理 在线考试 答题题目
1、 在布洛看来,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应该保持适度的心理距离,这是一种
  • A、功利的心理距离
  • B、实用的心理距离
  • C、非功利、非实用的心理距离
  • D、非功利但实用的心理距离


  • 2、 《观看之道》是英国艺术理论家
  • A、诺曼布·列逊
  • B、约翰·伯格
  • C、罗兰·巴特
  • D、罗杰·弗莱


  • 3、 摄影艺术史上最早形成、影响最广的一个流派是
  • A、纪实主义摄影
  • B、绘画主义摄影
  • C、印象主义摄影
  • D、超现实主义摄影


  • 4、 18世纪法国艺术理论家阿贝·巴托将音乐、诗、绘画、雕塑与舞蹈这五种以审美为目的的艺术概括为( ),以此区别于机械艺术。
  • A、美的艺术
  • B、抽象艺术
  • C、实体艺术
  • D、现代艺术


  • 5、 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这一观点的是
  • A、克莱夫·贝尔
  • B、罗杰·弗莱
  • C、苏珊·朗格
  • D、罗兰·巴特


  • 6、 对于贝尔“有意味的形式”这一概念,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一观点为现代主义创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 B、这一观点容易将问题神秘化
  • C、这一观点肯定了写实性、再现性艺术
  • D、这一观点突破了传统美学的形式/内容二分法


  • 7、 刘勰说:“人禀七情,……莫非自然”“物色之动,心也摇焉”对其中主客间关系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 B、模仿与被模仿的关系
  • C、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
  • D、感性与理性的关系


  • 8、 齐白石的画作《蛙声十里出山泉》用画来巧妙传达出“蛙声”的意境,这体现了
  • A、艺术形象仅仅 是表象,不包含意蕴
  • B、抽象的意境可以巧妙融合在画面中
  • C、艺术创作要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 D、艺术形象若包含意境则犯了主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 9、 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这一说法的倡导者是
  • A、席勒
  • B、斯宾塞
  • C、克莱夫·贝尔
  • D、康德


  • 10、 ( )提出了用于理解摄影的两个主题:知面和刺点。前者指照片的主题内容,后者指旁逸斜出的细节。
  • A、本杰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
  • B、罗兰·巴特《明室》
  • C、苏珊·桑塔格《论摄影》
  • D、布列松《决定性瞬间》


  • 1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该诗所启示的观景方法是
  • A、掌握最佳时机
  • B、控制观赏节奏
  • C、选择空间角度
  • D、保持审美距离


  • 12、 对于布洛的“距离说”不正确的是
  • A、距离指的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保持的心理距离
  • B、心理距离与实际空间距离并不必然相关
  • C、距离太近容易引起使用功利目的
  • D、我们常说距离产生美,所以距离越远越能产生美感


  • 13、 “美在距离”的说法看到了( ),因而有合理的成分。
  • A、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
  • B、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
  • C、欣赏和创造过程中的一些审美现象
  • D、美是一种主观的态度


  • 14、 倡导“心理距离说”的美学家是
  • A、康德
  • B、席勒
  • C、布洛
  • D、叔本华


  • 15、 对艺术想象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够引发丰富的形象感受并将其融合和整理
  • B、主体对客体的被动感受能力
  • C、是艺术家获得创造动力的能力
  • D、是创造者意境中的接受能力


  • 16、 从绝对理念的辩证发展观出发,认为崇高表现在古代的象征型艺术中的思想家是
  • A、伯克
  • B、康德
  • C、黑格尔
  • D、席勒


  • 17、 艺术“只有在它和宗教、哲学处在同一境界……艺术才算尽了它的最高职责。”这段话出自
  • A、奥古斯丁
  • B、托马斯·阿奎那
  • C、黑格尔
  • D、海德格尔


  • 18、 美学的“对象就是广大的美的领域,说的精确一点,它的范围就是艺术,或者毋宁说,就是美的艺术。”这段话是()的观点。
  • A、柏拉图
  • B、亚里士多德
  • C、鲍姆加登
  • D、黑格尔


  • 19、 直接启发阿瑟·丹托对艺术定义问题的思考,属于丹托所说的“艺术世界”之内的艺术作品是
  • A、杜尚《泉》
  • B、塞尚《圣维克多山》
  • C、安格尔《泉》
  • D、马列维奇《白色上的白色》


  • 20、 丹托支持“布里洛盒子”是艺术品的理由不包括
  • A、艺术理论将布里洛盒子从真实物转化为艺术品
  • B、布里洛盒子的表象具有形式美
  • C、艺术品并没有一成不变的本质定义
  • D、美术馆等艺术机构为布里洛盒子提供了艺术的氛围


  • 21、 美通体是这样的概念:这概念并不超越它的客观存在而和它处于片面的有限的抽象的对立,而是与它的客观存在融合成为一体,由于这种本身固有的统一和完整,它本身就是无限的。这段话出自:
  • A、亚里士多德《诗学》
  • B、鲍姆嘉通《美学》
  • C、黑格尔《美学》
  • D、克罗齐《美学原理》


  • 22、(多选题) 康德的三大批判包括
  • A、法哲学批判
  • B、纯粹理性批判
  • C、实践理性批判
  • D、判断力批判


  • 23、(多选题) 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的人有
  • A、毕达哥拉斯学派
  • B、柏拉图
  • C、亚里士多德
  • D、托马斯·阿奎那


  • 24、(多选题) 优美的服装效果表现为:
  • A、含蓄内秀的女性化性格
  • B、女性化的款式设计
  • C、美好的穿着环境
  • D、引起难以扼制的激动情绪


  • 25、 在弗雷德看来,不符合极简艺术特点的是
  • A、介于绘画与雕塑之间的跨媒介行
  • B、追求高度情境化
  • C、不迎合观众
  • D、空间经验与时间经验的混合


  • 26、 ( )认为,极简艺术依赖剧场性,也就是依赖观众的配合,因此失去了价值。
  • A、阿瑟·丹托
  • B、乔治·迪基
  • C、迈克尔·弗雷德
  • D、纳尔逊·古德曼


  • 27、 “艺术体制论”的完善者是
  • A、克莱夫·贝尔
  • B、苏珊·朗格
  • C、阿瑟·丹托
  • D、乔治·迪基


  • 28、 ( )是德国哲学家黑格尔的美学观点
  • A、美和善是统一的,都以共用为标准
  • B、真、善、美是统一的,而神使这一切的来源
  • C、美的复归是回到存在的本然状态
  • D、美是理念的感性的显现


  • 29、 艺术哲学家( )提出了艺术的“二次终结论”。
  • A、黑格尔
  • B、丹纳
  • C、丹托
  • D、杜尚


  • 30、 维特根斯坦认为:“与美学相联系的、最重要的可能是所谓的审美反应,“美”不是人们所谓的‘事物本身’之美。”这种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维特根斯坦猛烈抨击了关于美的本质主义的观点
  • B、人们对审美和艺术的解读可以不尽相同
  • C、我们可以通过理性逻辑准确地规避美和艺术
  • D、美学研究应践行与日常生活之中


  • 31、 维特根斯坦提出,我们称之为“艺术”的东西只是“家族相似”。下列说法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所谓“艺术”,是由具有相似的特点而互相定义的
  • B、艺术品之间的像似性是多元的、不确定的
  • C、我们所说的“艺术”是一种实际存在的、本质的特征
  • D、几乎没有一项特征是所有“艺术”的东西都共有的


  • 32、 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是
  • A、绝对的、不可超越的
  • B、无条件的、可超越的
  • C、有条件的、绝对的
  • D、有条件的、相对的


  • 33、 坚决主张取消“美的本质”的思想家是
  • A、鲍桑葵
  • B、蔡仪
  • C、克莱夫·贝尔
  • D、维特根斯坦


  • 34、 分析美学的出现给美的定义问题带来新的挑战,它的代表人物是
  • A、克莱夫·贝尔
  • B、海德格尔
  • C、维特根斯坦
  • D、哈罗德·奥斯本


  • 35、 “它不具有关于艺术和象征的任何推论,而是让主体在那一瞬间被事物本身俘获。”从罗兰·巴特的观点来看,摄影属于( )的艺术。
  • A、创造性
  • B、灵感性
  • C、体验性
  • D、时间性


  • 36、 以下哪一选项不是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给美所作的规定?
  • A、美是不依赖概念而令人愉悦的
  • B、美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
  • C、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 D、美不具有利害感


  • 37、 按照布洛的“距离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主体在审美过程中应该没有情感投入
  • B、审美的客体在任何情境下都是没有实际用处的
  • C、越是我们不熟悉的对象,越能引起审美体验
  • D、真正具有艺术性的表达不会囿于艺术家的私人经验


  • 38、 黑格尔会把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归入下列的
  • A、象征型艺术
  • B、古典型艺术
  • C、浪漫型艺术
  • D、表现型艺术


  • 39、 “鉴赏是通过不带任何利害的愉悦或不悦而对一个对象或一个表象方式作评判的能力。一个这样的愉悦的对象就叫做美。”这段话出自
  • A、亚里士多德《诗学》
  • B、埃德蒙·伯克《崇高与美的观念起源之哲学探讨》
  • C、康德《判断力批判》
  • D、黑格尔《美学》


  • 40、 ( )首先提出,一个具体对象之所以是美的,是因为美的理念在它身上获得了完满的显现。
  • A、希比阿斯
  • B、柏拉图
  • C、普罗提诺
  • D、托马斯·阿奎那


  • 41、 “与其说距离产生美,不如说是审美产生距离”,这句话强调的是
  • A、主体只有纯洁无欲,才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
  • B、陌生背景里的事物才能引起美的感受
  • C、审美体验总是夹杂着对象带来的感性刺激
  • D、审美的眼光能在熟悉的事物上打开新的维度


  • 42、 下列观点最能帮助我们欣赏帕特农神殿的美的是
  • A、美在比例
  • B、美在色彩
  • C、美在效用
  • D、美在自然


  • 43、 通常认为,第一部将“崇高”作为专题讨论的著作是
  • A、康德《关于美感和崇高感的考察》
  • B、朗吉努斯《论崇高》
  • C、席勒《论崇高》
  • D、埃德蒙·伯克《关于我们崇高与美观念之根源的哲学探讨》


  • 44、 19世纪末,出现了将美学看作是一门心理科学的思潮。下列说法对此现象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做法为现代西方美学研究开辟了一条反传统的新路
  • B、审美哲学让位于审美经验的心理学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 C、不能一味夸大心理学对美学研究的作用
  • D、美学与哲学、心理学有一定联系


  • 45、 一个人主张“艺术是不可定义的”,他的理由不包括
  • A、我们是利用先天认识能力对艺术进行判断的
  • B、艺术之所以是艺术,就因为它向变革可能性开放
  • C、“艺术是什么”取决于我们对“艺术”一词的用法
  • D、不同时代的“艺术”没有普遍的属性,只是“家族相似”


  • 46、 明确使用“崇高”一词,并把它与优美并立起来,使两者成为美学上两个基本范畴的是
  • A、朗吉努斯
  • B、伯克
  • C、康德
  • D、席勒


  • 47、 关于美学与艺术的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美学思维就是艺术思维,美学只研究艺术
  • B、很多重要美学理论都是通过对艺术的研究提出来的
  • C、对艺术的研究不是美学这门学科的根本
  • D、艺术是人类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领域,美学研究离不开艺术


  • 48、 “美学之父”鲍姆加登认为美学是一门
  • A、感性学
  • B、理性学
  • C、逻辑学
  • D、艺术学


  • 49、 朱光潜认为:“景是各人性格和情趣的返照。”以下对此观点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同一“景”可能因创作者的不同情趣而呈现不同的艺术形象
  • B、艺术作品中的“景”不能脱离人情和人性而存在
  • C、“景”是天生自在的,因而“景”的美也是天生自在的
  • D、每人所见到的“景”是由他自己所创造的


  • 50、 对于“崇高”,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伯克认为崇高能够激发人的痛苦和恐惧之感
  • B、崇高美具有单纯、和谐、适合静观等特质
  • C、崇高的来源不在于自然客体而在于主体的心灵
  • D、康德将崇高分为数学的崇高和力学的崇高


  • 5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入乎其外,故能观之。”与这段话最切近的美论是
  • A、美在形式
  • B、美在关系
  • C、美在自然
  • D、美在距离


  • 52、 “我们的这门科学的正当名称却是‘艺术哲学’,或则更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这段话出自
  • A、亚里士多德《诗学》
  • B、黑格尔《美学》
  • C、克罗齐《美学原理》
  • D、李泽厚《论美感、美和美的艺术》


  • 53、 下列思想家中,没有针对“载道说”展开论述的是
  • A、周敦颐
  • B、韩愈
  • C、柳宗元
  • D、陆机


  • 54、 不属于康德的观点的是
  • A、崇高不在自然客体而在于主体的心灵
  • B、数学的崇高主要是指体积的大,不能用计算方式来算,可以用逻辑的方式来推论
  • C、数学的崇高只能从单纯的直观中把握对象的整体
  • D、崇高是对象在心灵各种唤起的这种无限大的观念


  • 55、 康德把崇高分为
  • A、数学的崇高与艺术的崇高
  • B、力学的崇高与自然的崇高
  • C、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
  • D、艺术的崇高与自然的崇高


  • 56、 在近代美学体系中,狭义的美是指
  • A、崇高
  • B、壮美
  • C、优美
  • D、艺术美


  • 57、 明确使用“崇高”一词,并把它与优美并立,使之成为美学上两个基本范畴的是
  • A、朗基努斯
  • B、伯克
  • C、康德
  • D、席勒


  • 58、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对美所作的第一规定是
  • A、美不存在普遍标准
  • B、美具有历史性和阶级性
  • C、美是一种单纯、完整、和谐的美
  • D、美不具有功利性


  • 59、 “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观众是真正的艺术家
  • B、审美活动无标准可言
  • C、审美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创造
  • D、作家的创造不及观众的创造


  • 60、 “……趣味有高有低,一个人的鉴赏能力……树立为审美标准的人还是不多”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对于审美的争论不是因为定义不同,而是因为感觉有异
  • B、艺术法则的作用依托于说服的过程
  • C、因为趣味多种多样,所以不存在趣味的普遍原则
  • D、趣味的差异是客观事实,不同趣味之间的差别难以消除


  • 61、 “美不是事物本身的性质,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中……而不应妄图去纠正他人的感受”这段话出自( )的著作.
  • A、柏拉图
  • B、休谟
  • C、康德
  • D、席勒


  • 62、 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 B、维柯《新科学》
  • C、鲍姆嘉通《美学》
  • D、黑格尔《美学》


  • 63、 “美就是由视觉和听觉产生的快感”这一观点出自
  • 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 B、《大希庇阿斯之篇》
  • C、《判断力批判》
  • D、《美学》


  • 64、 从文献材料看,西方美学史上最早讨论美的专注是
  • A、《诗学》
  • B、《大希庇阿斯之篇》
  • C、《九章集》
  • D、《会饮篇》


  • 65、 认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的思想家是
  • A、柏拉图
  • B、亚里士多德
  • C、毕达哥拉斯
  • D、苏格拉底


  • 66、 对于学习美学的方式和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立足于具体艺术创作或审美体验
  • B、锻炼自己的理思维能力
  • C、具备系统的艺术史知识
  • D、注重美学和社会经济的联系


  • 67、 “凡人之所以生者,衣与食也……不能乐也。”这段话主要告诉我们
  • A、人除了物质生活的需求,还有精神生活的需求.
  • B、审美体验分为不同的种类,不同人的体验有很大的差别.
  • C、美学的研究可以离开人生,不必考虑人的精神和文化.
  • D、没有人类的物质创造就没有精神的愉悦和价值体验.


  • 68、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对柳宗元的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在于客观的现实事物,现实事物的美是美感的根源,也是艺术美的根源
  • B、自然景物要成为审美对象,必须有人的审美活动参与其中
  • C、美具有社会性,审美意识受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的影响
  • D、美是人的性格和情趣在自然之物中的返照


  • 69、 第一次提出美学这一名称,被誉为美学之父的是
  • A、毕达哥拉斯
  • B、柏拉图
  • C、康德
  • D、鲍姆加登


  • 微信扫一扫 在线答题 在线出卷 随机出题小程序 闯关答题软件 出题答题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