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的位置: 线上活动  >  在线答题  >  答题题库

单选题

2025-05-29 16:14:04.226.0.64819

单选题 在线考试 答题题目
1、 下列哪类账户不能进行止付?
  • A、 私人账户
  • B、 对公账户
  • C、 备付金账户
  • D、 支付宝账户


  • 2、 采集三星手机时安装驱动时间长,怎么处理
  • A、 拔掉数据线重新连接
  • B、 update.exe进程关闭
  • C、 更换USB接口
  • D、 更换数据线把


  • 3、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始的时间是那一年?
  • A、 2016年
  • B、 2017年
  • C、 2018年
  • D、 2019年


  • 4、 空旷场地发生的爆炸案件现场,划定现场保护的范围是:
  • A、 与案件有关的爆炸最远抛出物的距离
  • B、 与案件有关的爆炸最远抛出物的1.5倍距离
  • C、 与案件有关的爆炸最远抛出物的3倍距离
  • D、 距离炸点25米的范围


  • 5、 下列关于图码联侦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能同时感知人脸照片和手机IMSI码,实现脸-脸、脸-码、码-脸的关联
  • B、 图侦的人脸和技侦的采码手段有效结合
  • C、 是视频监控和IMSI码采集的有效结合
  • D、 能够补充解决图侦中视频监控和人脸识别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是集人脸识别技术、通信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的一个新型感知源


  • 6、 微热点和人脸摄像机通常安装在同一个杆件上,或相距很近是因为
  • A、 为了使人脸图像和采集的IMSI更好的关联,更快建档
  • B、 为了使每次采集的人脸和每次采集的IMSI一一对应
  • C、 微热点是定向采集
  • D、 保证微热点的采集范围与人脸采集范围一致


  • 7、 ( )审核承办者提交的大型群众性活动申请材料,实施安全许可。
  • A、 文化部门
  • B、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 C、 公安机关
  • D、 安全生产部门


  • 8、 承办者变更大型群众性活动地点、内容以及扩大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规模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依照规定重新申请安全许可
  • B、 应当在原定举办活动时间之前向做出许可决定的公安机关申请变更
  • C、 承办者不得擅自扩大大型群众性活动的举办规模
  • D、 承办者不得擅自变更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


  • 9、 公安机关对娱乐场所的消防、( )实施监督检查。
  • A、 经营范围
  • B、 消防工作
  • C、 治安管理工作
  • D、 卫生条件


  • 10、 公安机关的工作人员举办娱乐场所的,参与或者变相参与娱乐场所经营活动的,依法给予( )的行政处分
  • A、 辞退或者开除
  • B、 开除
  • C、 撤职或者开除


  • 11、 设立娱乐场所经营单位,应当经其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机关和卫生行政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依照《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的规定进行( );经审核合格的,方可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注册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 A、 审批?
  • B、 审核
  • C、 登记


  • 12、 柳州市社会风险预知预警管控系统的云眼查是一个信息搜索引擎,通过重点人员的身份证号查询,有可能关联出的信息有
  • A、 全息档案
  • B、 活动轨迹
  • C、 重要关系人
  • D、 以上都是


  • 13、 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扬言报复社会两类重点人离开区内进京,在该重点人抵京后()小时内,要通过市局多警种合成作战系统专区更新其信息,开展信息化监控并向相关业务警种及社区民警推送该重点人员轨迹信息。
  • A、 8
  • B、 10
  • C、 6
  • D、 5


  • 14、 本辖区内涉稳重点人员死亡或诉求已解决的,需从柳州市社会风险预知预警管控系统删除的,需()
  • A、 电话联系市局情报支队后,自行删除
  • B、 填写情况说明,报市局情报支队审核后进行删除
  • C、 填写情况说明,报本单位分管领导后进行删除
  • D、 不需要任何手续,直接联系情报支队删除


  • 15、 通过柳州市社会风险预知预警管控系统查询,人员类型为“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共有()人。
  • A、 5583
  • B、 3780
  • C、 1870
  • D、 2879


  • 16、 通过柳州市社会风险预知预警管控系统查询, 目前录入该系统的涉事群体共有()个
  • A、 68
  • B、 66
  • C、 64
  • D、 65


  • 17、 派出所出具证明“五个一律”不包括( )。
  • A、 一律实行首接负责制
  • B、 一律实行限时办结
  • C、 一律实行只跑一次
  • D、 一律实行落实责任追究


  • 18、 门牌地址要素共有( )个。
  • A、 10
  • B、 11
  • C、 13
  • D、 15


  • 19、 荣军派出所蝴蝶山路共有( )个小区。
  • A、 2
  • B、 3
  • C、 4
  • D、 5


  • 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柯坪县的行政区划代码是( )。
  • A、 650000
  • B、 650100
  • C、 652901
  • D、 652929


  • 21、 桂中派出所和公园派出所共有( )个社区。
  • A、 9
  • B、 4
  • C、 11
  • D、 7


  • 22、 我局应急特勤队伍统一使用 频道进行指挥调度。( )
  • A、 应急2频道
  • B、 应急6频道
  • C、 应急13频道
  • D、 应急15频道


  • 23、 各分县局、相关支队应于每日(每班次)交接班完毕后半小时内,将当日(当班次)警力、车辆、 、警务通等值班执勤和应急备勤相关警种资源情况录入“三台合一”接处警指挥调度系统。( )
  • A、 警力
  • B、 人员
  • C、 对讲机
  • D、 警务通


  • 24、 市局指挥中心将不同级别的警情派发至相关单位(警种),各单位(警种)必须确保工作系统正常运转,保持警务通、( )以及值班电话畅通。保证24小时接收指挥中心下达的警令和派单内容。
  • A、 数字对讲机和350兆对讲机
  • B、 八桂警信
  • C、 私人手机
  • D、 4G设备


  • 25、 下列属于二级警情分类的有?
  • A、 各类非紧急求助和举报线索;
  • B、 非公安机关职责管辖但需公安机关予以协助处置的非紧急社会联动事项
  • C、 涉枪、涉爆、涉恐案(事)件;
  • D、 危及公共、人身安全等需要紧急处置的群众求助和社会联动事项;


  • 26、 下列属于一级警情分类的有?
  • A、 杀人、绑架、劫持、纵火、决水、投毒及造成人员伤亡的伤害、抢劫、强奸等严重危及公共安全或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案件;
  • B、 现行发生的抢劫、抢夺、盗窃、诈骗等街面刑事案件;
  • C、 现行发生的造成重大财物损失的刑事、治安案件;
  • D、 危及公共、人身安全等需要紧急处置的群众求助和社会联动事项;


  • 27、 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一机两用” 行为:( )
  • A、 接入公安网的笔记本电脑,同时通过无线网卡接入互联网
  • B、 接入公安信息网的电脑,同时接入智能手机联入其他网络
  • C、 接入公安信息网的电脑,拔掉公安网网线,在没有卸载注册探头的情况下,接入互联网
  • D、 接入公安信息网的电脑,从A派出所拿到B派出所使用


  • 28、 按照公安信息网络安全规定,以下哪种软件在公安信息网计算机上禁止安装:( )
  • A、 360安全卫士
  • B、 瑞星杀毒软件
  • C、 CS(反恐精英)
  • D、 Excel


  • 29、 按照公安信息网络安全规定,以下哪种软件在公安信息网计算机上禁止安装:( )
  • A、 word
  • B、 Wi错误rar
  • C、 迅雷
  • D、 RealPla正确er


  • 30、 在公安云搜索主界面,一共列出了综合、人员、物品等( )个搜索模块。
  • A、 3
  • B、 4
  • C、 5
  • D、 6


  • 31、 在公安云搜索主界面,能够直接看到的搜索功能有( )。
  • A、 综合
  • B、 身份证
  • C、 单位
  • D、 籍贯


  • 32、 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的侦查羁押期限不得超过111( )。
  • A、 1个月
  • B、 2个月
  • C、 3个月
  • D、 4个月


  • 33、 党章总纲强调,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水平。
  • A、 规范化
  • B、 科学化
  • C、 制度化
  • D、 民主化


  • 34、 ()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 A、 组织生活会
  • B、 民主生活会
  • C、 党内政治生活
  • D、 党课


  • 35、 党内()是党的生命。
  • A、 监督
  • B、 纪律
  • C、 民主
  • D、 原则


  • 36、 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 A、 继续前进
  • B、 牢记使命
  • C、 方得始终
  • D、 砥砺前行


  • 37、 十九大党章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修改党章。
  • A、 17次
  • B、 16次
  • C、 15次
  • D、 14次


  • 38、 党员人数在(B)的,可设立总支部委员会;党员超过()的,经批准,可设立党的基层委员会。
  • A、 30人以上不足50人,50人
  • B、 50人以上不足100人,100人
  • C、 80人以上不足100人,100人
  • D、 100人以上不足150人,150人


  • 39、 预备党员的权利,除了没有()以外,也同正式党员一样。
  • A、 表决权、选举权和发表意见权
  • B、 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C、 表决权、参会权和发表意见权
  • D、 选举权、参会权和被选举权


  • 40、 党支部书记每年应当至少参加()次县级以上党组织举办的集中轮训。
  • A、 4次
  • B、 3次
  • C、 2次
  • D、 1次


  • 41、 党员受到警告处分的,()内不得在党内提升职务。
  • A、 1年
  • B、 2年
  • C、 3年
  • D、 4年


  • 42、 对党组织的问责方式包括:检查、通报、()。
  • A、 改组
  • B、 解散
  • C、 纪律处分
  • D、 约谈主要负责人


  • 43、 根据《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规定,对党的领导干部的问责方式包括:通报、诫勉、()、纪律处分。
  • A、 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 B、 组织处理
  • C、 提醒谈话
  • D、 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


  • 44、 《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规定,中国共产党全体党员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 )信念。
  • A、 马克思主义
  •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C、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45、 党员预备期满,具备条件的,可以按期转正,但是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以延长预备期,但不能超过()。
  • A、 半年
  • B、 一年
  • C、 一年半
  • D、 两年


  • 46、 党章规定,党组发挥()作用。
  • A、 组织核心
  • B、 政治核心
  • C、 领导核心
  • D、 政治领导


  • 47、 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或延长预备期,或取消预备党员资格,都应当经()讨论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
  • A、 支部大会
  • B、 支部委员会
  • C、 党委会
  • D、 党员大会


  • 48、 转接党员组织关系,原则上一人一份党员()。
  • A、 介绍信
  • B、 证明信
  • C、 推荐信
  • D、 接洽函


  • 49、 党章规定,可以申请入党的年龄为年满()。
  • A、 16岁
  • B、 18岁
  • C、 20岁
  • D、 22岁


  • 50、 申请入党的人必须有两名党员作介绍人。这里的党员是指()
  • A、 党员领导干部
  • B、 正式党员
  • C、 预备党员
  • D、 领导干部


  • 51、 留党察看的期限最长不超过()。
  • A、 半年
  • B、 1年
  • C、 2年
  • D、 3年


  • 52、 党的纪律处分有:警告、严重警告、()、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 A、 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 B、 撤销党内职务
  • C、 记过
  • D、 撤销行政职务


  • 53、 党员除了享有表决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以外,还有权要求()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
  • A、 开除
  • B、 罢免
  • C、 辞退
  • D、 清退


  • 54、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或者有()以上的省一级组织提出要求,全国代表大会可以提前举行;如无非常情况,不得延期举行。
  • A、 3,二分之一
  • B、 3,三分之一
  • C、 5,二分之一
  • D、 5,三分之一


  • 55、 使党员对党内事务有更多的了解和参与,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
  • A、 党务公开
  • B、 党内民主
  • C、 民主集中制
  • D、 民主执政


  • 56、 凡是成立党的新组织,或是撤销党的原有组织,必须由()决定。
  • A、 上级党组织
  • B、 上级党委和政府
  • C、 党中央
  • D、 上级党组织和纪委


  • 57、 新党章是()党的十八大修订通过的。
  • A、 41257
  • B、 41227
  • C、 41226
  • D、 41256


  • 58、 要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支部党员大会每季度至少召开()次,支委会、党小组会每月至少召开()次,原则上每季度上1次党课。
  • A、 1 1
  • B、 2 1
  • C、 2 2
  • D、 3 2


  • 59、 各级党组织书记要牢记“()、不抓是失职、抓不好是不称职”,全面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努力成为从严治党的好书记。
  • A、 党建业务两手抓
  • B、 抓党建重于抓业务
  • C、 抓好业务是本职
  • D、 抓好党建是本职


  • 60、 各级党组织是抓好本部门本单位党建的责任主体,必须强化主角意识和主动精神,真正形成()负总责、书记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党建工作格局。
  • A、 一把手
  • B、 党委(党组)
  • C、 班子成员
  • D、 领导干部


  • 61、 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党委(党组)书记要带头为党员干部上党课,每()至少上1次。
  • A、 月
  • B、 季度
  • C、 半年
  • D、 年


  • 62、 党员党性定期分析以()为单位进行,原则上每年1次。
  • A、 党员个人
  • B、 党小组
  • C、 党支部
  • D、 党委


  • 63、 党支部党员人数一般不超过()人。
  • A、 20
  • B、 30
  • C、 50
  • D、 70


  • 64、 党支部书记一般应当具有()以上党龄。
  • A、 半年
  • B、 1年
  • C、 2年
  • D、 3年


  • 65、 党支部一般每年开展()次民主评议党员。
  • A、 4次
  • B、 3次
  • C、 2次
  • D、 1次


  • 66、 《党章》规定,党组织对违犯党的纪律的党员,应当本着()的精神,按照错误性质和情节轻重,给以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 A、 从严治党
  • B、 批评与自我批评
  • C、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 D、 严肃纪律


  • 67、 《党章》规定,党员的党龄,从()之日算起。
  • A、 递交入党申请书
  • B、 递交入党志愿书
  • C、 支部大会通过其为预备党员
  • D、 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


  • 68、 通过信息网络、广播、电视、报刊、书籍、讲座、论坛、报告会、座谈会等方式,公开发表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反对党的改革开放决策的文章、演说、宣言、声明等的,给予()处分。
  • A、 警告
  • B、 严重警告
  • C、 留党察看
  • D、 开除党籍


  • 69、 党员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内不得重新入党。
  • A、 五年
  • B、 四年
  • C、 三年
  • D、 二年


  • 70、 受到留党察看处分的党员,恢复党员权利后()内,不得在党内担任和向党外组织推荐担任与其原任职务相当或者高于其原任职务的职务。
  • A、 一年
  • B、 一年半
  • C、 二年
  • D、 三年


  • 71、 党员受到留党察看处分,其党内职务()撤销。
  • A、 应当
  • B、 必须
  • C、 自然
  • D、 可以


  • 72、 《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强调,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的就不要(),发财的就不要当官,这是两股道上的车。
  • A、 发财
  • B、 升迁
  • C、 提拔
  • D、 重用


  • 73、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
  • A、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B、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C、 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
  • D、 坚持群众路线


  • 74、 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 )
  • A、 党的中央委员会
  • B、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
  • C、 党的各级委员会
  • D、 党的各级代表大会


  • 75、 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
  • A、 密切联系群众
  • B、 理论联系实际
  • C、 独立自主
  • D、 实事求是


  • 76、 申请入党的人,要填写入党志愿书,要有()名正式党员作介绍人。
  • A、 1
  • B、 2
  • C、 3
  • D、 4


  • 77、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具体时间是()
  • A、 1921.6.1
  • B、 1921.7.23
  • C、 1921.7.21
  • D、 1921.7.1


  • 78、 支部党员大会选举时必须有超过()的有选举权的党员到会。
  • A、 二分之一
  • B、 三分之二
  • C、 四分之三
  • D、 五分之四


  • 79、 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从()算起。
  • A、 从支委会确定其为发展对象之日算起
  • B、 从支部大会通过其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
  • C、 从党委研究同意其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
  • D、 从其填写《入党志愿书》之日算起


  • 80、 党支部至少每()固定一天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 A、 周
  • B、 月
  • C、 季度
  • D、 半年


  • 81、 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
  • A、 半年
  • B、 一年
  • C、 60天
  • D、 一年半


  • 82、 支委班子一般配()人
  • A、 1-2人
  • B、 2-3人
  • C、 3-5人
  • D、 5人以上


  • 83、 入党积极分子一般应经过党组织()以上的培养教育和考察才可列为发展对象。
  • A、 半年
  • B、 一年
  • C、 一年半
  • D、 两年


  • 84、 《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规定,支部委员候选人的差额为应选人数的()。
  • A、 0.2
  • B、 0.3
  • C、 0.4
  • D、 0.5


  • 85、 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单位,应当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规模适当、便于管理的原则,成立联合党支部。联合党支部覆盖单位一般不超过()个。
  • A、 2
  • B、 3
  • C、 4
  • D、 5


  • 86、 正式党员不足7人的党支部,设1名书记,必要时可以设1名()。
  • A、 组织委员
  • B、 宣传委员
  • C、 纪检委员
  • D、 副书记


  • 87、 党小组会一般()召开1次,组织党员参加政治学习、谈心谈话、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 A、 每月
  • B、 每周
  • C、 每季度
  • D、 每年


  • 88、 《反恐怖主义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的( ),发现恐怖活动嫌疑或者恐怖活动嫌疑人员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 A、 权力
  • B、 责任
  • C、 使命
  • D、 义务


  • 89、 《反恐怖主义法》所称恐怖活动组织,是指( )以上为实施恐怖活动而组成的犯罪组织
  • A、 三人
  • B、 五人
  • C、 七人
  • D、 十人


  • 90、 《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因履行反恐怖主义职责的紧急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以( )单位和个人的财产。任务完成后应当及时归还或者恢复原状,并依照规定支付相应费用;造成损失的,应当补偿。
  • A、 租用
  • B、 征用
  • C、 征收
  • D、 收缴


  • 91、 《反恐怖主义法》规定,电信、互联网、金融业务经营者、服务提供者未按规定对客户身份进行查验,或者对身份不明、拒绝身份查验的客户提供服务的,主管部门应当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罚款,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 )罚款。
  • A、 十万元以下
  • B、 十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
  • C、 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
  • D、 十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


  • 92、 《反恐怖主义法》规定,铁路、公路、水上、航空的货运和邮政、快递等物流运营单位应当实行( ),对客户身份进行查验,依照规定对运输、寄递物品进行安全检查或者开封验视。对禁止运输、寄递,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或者客户拒绝安全查验的物品,不得运输、寄递。
  • A、 安全检查制度
  • B、 安全监察制度
  • C、 安全监督制度
  • D、 安全查验制度


  • 93、 《反恐怖主义法》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应当为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依法进行防范、调查恐怖活动提供技术接口和解密等技术支持和协助。应当依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落实网络安全、信息内容(),防止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传播;发现含有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内容的信息的,应当立即停止传输,保存相关记录,删除相关信息,并向公安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 A、 监督制度和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 B、 检查制度和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 C、 监督制度和安全防护措施
  • D、 审计制度和安全防护措施


  • 94、 《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国家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建立国家(),实行跨部门、跨地区情报信息工作机制,统筹反恐怖主义情报信息工作。
  • A、 反恐怖主义信息中心
  • B、 反恐怖主义讯息中心
  • C、 反恐怖主义指挥中心
  • D、 反恐怖主义情报中心


  • 95、 《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国家将反恐怖主义纳入国家安全战略,国家设立( ),统一领导和指挥全国反恐怖主义工作。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设立( ),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立( )。
  • A、 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小组
  • B、 反恐怖主义工作协调机构
  • C、 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机构
  • D、 反恐怖主义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 96、 《反恐怖主义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 )、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的义务,发现恐怖活动嫌疑或者恐怖活动嫌疑人员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报告
  • A、 隐瞒
  • B、 抵抗
  • C、 支持
  • D、 协助


  • 97、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于哪一届哪一次会议通过
  • A、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 B、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 C、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 D、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


  • 98、 《反恐怖主义法》将于哪一年哪一月哪一日施行
  • A、 42365
  • B、 42370
  • C、 42731
  • D、 42736


  • 99、 《反恐怖主义法》规定共有几章几条
  • A、 十章97条
  • B、 九章96条
  • C、 八章98条
  • D、 十章95条


  • 100、 本法所称恐怖主义,是指通过暴力、破坏、恐吓等手段,制造社会恐慌、危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财产,或者胁迫国家机关、国际组织,以实现其()等目的的主张和行为。
  • A、 政治、价值形态
  • B、 国家、意识形态
  • C、 政治、意识形态
  • D、 国家、价值形态


  • 101、 国家不向任何恐怖活动组织和人员作出妥协,不向任何恐怖活动人员提供庇护或者给予()地位。
  • A、 灾民
  • B、 流民
  • C、 难民
  • D、 遗民


  • 102、 国家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依法取缔恐怖活动组织,对任何组织、策划、准备实施、实施恐怖活动,宣扬恐怖主义,煽动实施恐怖活动,组织、领导、参加恐怖活动组织,为恐怖活动提供帮助的,依法追究()。
  • A、 刑事责任
  • B、 法律责任
  • C、 违宪责任
  • D、 民事责任


  • 103、 为了防范和惩治恐怖活动,加强反恐怖主义工作,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制定本法。
  • A、 刑法
  • B、 反分裂国家法
  • C、 宪法
  • D、 刑事诉讼法


  • 104、 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 就业。()
  • A、 不得违反规定
  • B、 可以自主
  • C、 可经单位领导批准
  • D、 不得擅自


  • 105、 保密法规定,涉密人员出境应当经 批准。()
  • A、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 B、 公安机关
  • C、 国家安全机关
  • D、 有关部门


  • 106、 保密法规定,机关、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涉密人员管理制度,明确涉密人员的 、岗位责任和要求,对涉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 A、 权责
  • B、 责任
  • C、 利益
  • D、 权利


  • 107、 涉密人员应当签订 ,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
  • A、 保密责任书
  • B、 保密协议书
  • C、 保密承诺书
  • D、 保密同意书


  • 108、 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实行 管理。()
  • A、 分级
  • B、 分类
  • C、 分层
  • D、 集中


  • 109、 涉密人员每年保密教育培训不少于 学时()。
  • A、 10
  • B、 8
  • C、 6
  • D、 4


  • 110、 一般情况下,重要涉密人员脱密期为 。()
  • A、 1年至2年
  • B、 2年至3年
  • C、 3年至5年
  • D、 5年至7年


  • 111、 机关、单位应当按照保密法规定,严格限定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对知悉 以上国家秘密的人员,应当作出书面记录。()
  • A、 秘密级
  • B、 机密级
  • C、 绝密级
  • D、 内部


  • 112、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工作人员实行 制度。()
  • A、 重大变动报告
  • B、 变动报告
  • C、 重大事项报告
  • D、 事项报告


  • 113、 因工作调动到其他单位,要求对本人持有的文件资料进行清理移交, 。()
  • A、 只将“红头文件”整理归档、清理移交
  • B、 只将找得到的文件整理归档、清理移交
  • C、 应将个人使用和管理的非涉密载体全部清理移交
  • D、 应将个人使用和管理的涉密载体全部清理移交


  • 114、 涉密岗位是指在日常工作中 或者 接触、知悉国家秘密事项的岗位。()
  • A、 产生 ,经常
  • B、 经管,经常
  • C、 经管 ,偶尔
  • D、 产生经管,经常


  • 115、 以下哪种做法不符合保密规定。()
  • A、 采用焚烧、化浆方法销毁纸质涉密载体
  • B、 使用碎成条状的碎纸机销毁纸质涉密载体
  • C、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的碎纸机销毁纸质涉密载体
  • D、 送保密部门指定厂家销毁,并由两人以上


  • 116、 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履行清点、登记、编号、签收手续。()
  • A、 传递
  • B、 复制
  • C、 销毁
  • D、 收发


  • 117、 关于涉密载体管理的禁止性规定,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 A、 买卖、转送涉密载体
  • B、 经主管部门批准,携带涉密载体出境
  • C、 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
  • D、 个人持有和私自保存涉密载体


  • 118、 涉密信息系统的全称是 。()
  • A、 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 B、 存储、传递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 C、 存储、处理、传递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 D、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 119、 召开涉密会议时,主办单位应当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下面哪一项措施是错误的。()
  • A、 在具备安全条件的会议场所召开
  • B、 使用无线话筒
  • C、 按照规定管理会议文件
  • D、 根据会议内容限定参加人员范围


  • 120、 涉密打印机与涉密计算机之间 。()
  • A、 可以采用无线连接
  • B、 采用无线连接应当严格遵守规定
  • C、 不可以采用无线连接


  • 121、 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实行 保护。()
  • A、 分类
  • B、 统一
  • C、 分区
  • D、 分级


  • 122、 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标准配备保密设施、设备。保密设施、设备应当与涉密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运行。()
  • A、 同步
  • B、 同期
  • C、 分步
  • D、 逐步


  • 123、 处理机密级信息的计算机口令更换周期不得超过 。()
  • A、 一周
  • B、 两周
  • C、 一个月
  • D、 三个月


  • 124、 处理秘密级信息的计算机口令长度不能少于 位。()
  • A、 6
  • B、 7
  • C、 8
  • D、 10


  • 125、 购置用于处理涉密信息的计算机要注意的事项不包括 。()
  • A、 不选购带无线网卡的计算机
  • B、 不选购带无线互联功能的计算机
  • C、 原则上选购国产设备
  • D、 尽量选购国外设备


  • 126、 违反国家规定,对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构成 。()
  • A、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 B、 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 C、 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 D、 非法篡改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 127、 存储过国家秘密的涉密存储介质 密级使用。()
  • A、 可以解除
  • B、 可以降低
  • C、 不得提高
  • D、 可以提高


  • 128、 定密的基本程序:由 对照保密事项范围提出国家秘密确定、变更、解除的具体意见,再由 审核批准并承担法律责任。()
  • A、 承办人,机关、单位负责人
  • B、 定密责任人,机关、单位负责人
  • C、 承办人,定密责任人
  • D、 定密责任人,机关、单位负责人


  • 129、 保密法规定,国家秘密保密期限已满的,()。
  • A、 自行解密
  • B、 可依申请解密
  • C、 仍按照国家秘密进行管理


  • 130、 没有定密权但经常产生国家秘密事项的机关、单位,可以向授权机关申请定密授权。其中“经常”是指近 来年均产生 以上国家秘密事项。()
  • A、 两年,4件
  • B、 两年,6件
  • C、 三年,4件
  • D、 三年,6件


  • 131、 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最高可以确定()级国家秘密。
  • A、 绝密级
  • B、 机密级
  • C、 秘密级
  • D、 内部


  • 132、 定密工作出现错误的情况不包括 。()
  • A、 应当国家秘密而未确定、不应当国家秘密而确定
  • B、 超出权限定密的
  • C、 未按照法定程序定密的
  • D、 按照规定标注国家秘密标志


  • 133、 对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和个人反映的定密不当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核查处理,对不能确定是否属于定密不当的, 。()
  • A、 可以不处理
  • B、 应当征求知悉范围内其他机关单位和个人的意见
  • C、 应当报有确定权限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
  • D、 应当报请上级机关决定


  • 134、 机关、单位负责人是法定定密责任人,对机关单位的定密工作 ()。
  • A、 负总责
  • B、 负部分责任
  • C、 负分管部门的责任
  • D、 不负责任


  • 135、 机关单位负责人发现其指定的定密责任人未依法履行定密职责的,应当 。()
  • A、 及时征求本机关单位保密工作机构意见后决定是否纠正
  • B、 及时征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意见决定是否纠正
  • C、 及时纠正
  • D、 可以不纠正


  • 136、 对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和个人反映的定密不当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核查处理,确属定密不当的 。()
  • A、 应报有确定权限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是否纠正
  • B、 应报定密责任人决定是否纠正
  • C、 可以不纠正
  • D、 应当及时纠正


  • 137、 机关单位应当结合本机关、本单位实际,建立定密台账,定期统计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情况,以便自身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于年度国家秘密事项统计情况 。()
  • A、 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向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 B、 可以不向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 C、 应向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 D、 应该向上级机关、单位报告


  • 138、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查实的定密不当问题,要及时发出纠正意见书,限期纠正。有关机关单位接到纠正通知后 。()
  • A、 应当及时改正
  • B、 及时与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协商后决定是否改正
  • C、 及时与定密责任人协商后决定是否改正
  • D、 可以不改正


  • 139、 对于绝密级国家秘密文件,未经原定密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 。()
  • A、 只能复制一份
  • B、 不得复制、摘抄
  • C、 可适度摘抄
  • D、 也可复制、摘抄


  • 140、 某机关工作人员为了攥写领导讲话,摘录、引用了一份机密级文件的有关内容,涉及密点,则起草这份领导讲话稿应 。()
  • A、 与被摘录、引用的原件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保持一致
  • B、 按新生成密件管理,重新确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可低于机密级
  • C、 重新确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但不得低于机密级
  • D、 重新确定密级,密级不得低于机密级,但保密期限与知悉范围与原件保持一致


  • 141、 甲机关向乙机关去函征求对某机密级国家秘密文件的意见,乙机关只有秘密级国家秘密定密权,没有机密级国家秘密定密权。乙机关复函时涉及了该机密级国家秘密的实质内容,复函应 。()
  • A、 请上级机关定密
  • B、 作出秘密级国家秘密标志
  • C、 作出机密级国家秘密标志
  • D、 作出内部资料标志


  • 142、 按照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某机关执行中央下发的秘密级文件过程中产生的涉密文件资料,应当确定为 。()
  • A、 秘密级
  • B、 机密级
  • C、 绝密级
  • D、 内部资料


  • 143、 某文件标注“机密★”,表示该文件的保密期限是 年。()
  • A、 5
  • B、 10
  • C、 15
  • D、 20


  • 144、 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解密之后需要公开的事项,应当 。()
  • A、 直接公开
  • B、 依照信息公开程序进行保密审查
  • C、 提交本机关、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决定是否公开
  • D、 提交上级机关、单位决定是否公开


  • 145、 机关、单位发生泄露国家秘密案件不按照规定报告或者未采取补救措施的,对 依法给予处分。()
  • A、 当事人
  • B、 责任人
  • C、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


  • 146、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国家公务员必须“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这是国家公务员的 。()
  • A、 纪律
  • B、 义务
  • C、 责任
  • D、 权利


  • 147、 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下落不明的,自发现之日起,绝密级 内,机密、秘密级 内查无下落的,应当按泄密事件处理。()
  • A、 10日,60日
  • B、 15日,60日
  • C、 10日,30日
  • D、 15日,30日


  • 148、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特别严重的处 有期徒刑。()
  • A、 三年以下
  • B、 五年以下
  • C、 七年以上
  • D、 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 149、 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资料或者其他物品,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处 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A、 三年
  • B、 四年
  • C、 五年
  • D、 六年


  • 150、 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 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 A、 五年
  • B、 十年
  • C、 十五年
  • D、 二十年


  • 151、 机关、单位违反《保密法》规定,发生重大泄密案件的,由 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 A、 纪检机关
  • B、 公安机关
  • C、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 D、 有关机关、单位


  • 152、 保密法实施条例规定中,有关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保密检查应当予以 。()
  • A、 拒绝
  • B、 支持
  • C、 配合
  • D、 参与


  • 153、 保密法规定,涉密人员的 受法律保护。()
  • A、 利益
  • B、 合法利益
  • C、 权益
  • D、 合法权益


  • 154、 党政领导干部实行保密工作 的总原则。()
  • A、 谁主管、谁负责
  • B、 谁负责,谁主管
  • C、 谁管理,谁负责
  • D、 谁负责,谁管理


  • 155、 根据保密法的规定,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有保守 的义务。()
  • A、 国家秘密
  • B、 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工作秘密
  • C、 商业秘密
  • D、 工作秘密


  • 156、 国家机关和涉及国家秘密的单位日常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由 管理。()
  • A、 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 B、 上级机关或上级单位
  • C、 本机关或本单位
  • D、 下级机关或者下级单位


  • 157、 我国保密工作体制的核心是 。()
  • A、 党管保密
  • B、 一个机构,两块牌子
  • C、 依法行政
  • D、 依法管理


  • 158、 若全国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公布前为秘密级国家秘密事项。那么,某个县、区或者市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公布前 。()
  • A、 作为商业秘密进行管理
  • B、 作为工作秘密进行管理
  • C、 确定为秘密级国家秘密
  • D、 作为内部资料管理


  • 159、 涉密人员在脱密期内, 就业。()
  • A、 不得违反规定
  • B、 可以自主
  • C、 可经单位领导批准
  • D、 不得擅自


  • 160、 保密法规定,涉密人员出境应当经 批准。()
  • A、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 B、 公安机关
  • C、 国家安全机关
  • D、 有关部门


  • 161、 保密法规定,机关、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涉密人员管理制度,明确涉密人员的 、岗位责任和要求,对涉密人员履行职责情况开展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 A、 权责
  • B、 责任
  • C、 利益
  • D、 权利


  • 162、 涉密人员应当签订 ,严格遵守保密规章制度。()
  • A、 保密责任书
  • B、 保密协议书
  • C、 保密承诺书
  • D、 保密同意书


  • 163、 在涉密岗位工作的人员,实行 管理。()
  • A、 分级
  • B、 分类
  • C、 分层
  • D、 集中


  • 164、 涉密人员每年保密教育培训不少于 学时()。
  • A、 10
  • B、 8
  • C、 6
  • D、 4


  • 165、 一般情况下,重要涉密人员脱密期为 。()
  • A、 1年至2年
  • B、 2年至3年
  • C、 3年至5年
  • D、 5年至7年


  • 166、 机关、单位应当按照保密法规定,严格限定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对知悉 以上国家秘密的人员,应当作出书面记录。()
  • A、 秘密级
  • B、 机密级
  • C、 绝密级
  • D、 内部


  • 167、 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工作人员实行 制度。()
  • A、 重大变动报告
  • B、 变动报告
  • C、 重大事项报告
  • D、 事项报告


  • 168、 因工作调动到其他单位,要求对本人持有的文件资料进行清理移交, 。()
  • A、 只将“红头文件”整理归档、清理移交
  • B、 只将找得到的文件整理归档、清理移交
  • C、 应将个人使用和管理的非涉密载体全部清理移交
  • D、 应将个人使用和管理的涉密载体全部清理移交


  • 169、 涉密岗位是指在日常工作中 或者 接触、知悉国家秘密事项的岗位。()
  • A、 产生 ,经常
  • B、 经管,经常
  • C、 经管 ,偶尔
  • D、 产生经管,经常


  • 170、 以下哪种做法不符合保密规定。()
  • A、 采用焚烧、化浆方法销毁纸质涉密载体
  • B、 使用碎成条状的碎纸机销毁纸质涉密载体
  • C、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定的碎纸机销毁纸质涉密载体
  • D、 送保密部门指定厂家销毁,并由两人以上


  • 171、 机关、单位对其制作的国家秘密载体必须标注 。()
  • A、 密级和责任人
  • B、 密级和知悉范围
  • C、 密级和保密期限
  • D、 责任人和保密期限


  • 172、 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履行清点、登记、编号、签收手续。()
  • A、 传递
  • B、 复制
  • C、 销毁
  • D、 收发


  • 173、 关于涉密载体管理的禁止性规定,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 A、 买卖、转送涉密载体
  • B、 经主管部门批准,携带涉密载体出境
  • C、 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
  • D、 个人持有和私自保存涉密载体


  • 174、 涉密信息系统的全称是 。()
  • A、 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 B、 存储、传递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 C、 存储、处理、传递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 D、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 175、 召开涉密会议时,主办单位应当采取相应的保密措施,下面哪一项措施是错误的。()
  • A、 在具备安全条件的会议场所召开
  • B、 使用无线话筒
  • C、 按照规定管理会议文件
  • D、 根据会议内容限定参加人员范围


  • 176、 涉密打印机与涉密计算机之间 。()
  • A、 可以采用无线连接
  • B、 采用无线连接应当严格遵守规定
  • C、 不可以采用无线连接


  • 177、 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按照涉密程度实行 保护。()
  • A、 分类
  • B、 统一
  • C、 分区
  • D、 分级


  • 178、 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标准配备保密设施、设备。保密设施、设备应当与涉密信息系统,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运行。()
  • A、 同步
  • B、 同期
  • C、 分步
  • D、 逐步


  • 179、 处理机密级信息的计算机口令更换周期不得超过 。()
  • A、 一周
  • B、 两周
  • C、 一个月
  • D、 三个月


  • 180、 处理秘密级信息的计算机口令长度不能少于 位。()
  • A、 6
  • B、 7
  • C、 8
  • D、 10


  • 181、 购置用于处理涉密信息的计算机要注意的事项不包括 。()
  • A、 不选购带无线网卡的计算机
  • B、 不选购带无线互联功能的计算机
  • C、 原则上选购国产设备
  • D、 尽量选购国外设备


  • 182、 违反国家规定,对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构成 。()
  • A、 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 B、 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 C、 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 D、 非法篡改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 183、 存储过国家秘密的涉密存储介质 密级使用。()
  • A、 可以解除
  • B、 可以降低
  • C、 不得提高
  • D、 可以提高


  • 184、 定密的基本程序:由 对照保密事项范围提出国家秘密确定、变更、解除的具体意见,再由 审核批准并承担法律责任。()
  • A、 承办人,机关、单位负责人
  • B、 定密责任人,机关、单位负责人
  • C、 承办人,定密责任人
  • D、 定密责任人,机关、单位负责人


  • 185、 保密法规定,国家秘密保密期限已满的,()。
  • A、 自行解密
  • B、 可依申请解密
  • C、 仍按照国家秘密进行管理


  • 186、 没有定密权但经常产生国家秘密事项的机关、单位,可以向授权机关申请定密授权。其中“经常”是指近 来年均产生 以上国家秘密事项。()
  • A、 两年,4件
  • B、 两年,6件
  • C、 三年,4件
  • D、 三年,6件


  • 187、 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最高可以确定()级国家秘密。
  • A、 绝密级
  • B、 机密级
  • C、 秘密级
  • D、 内部


  • 188、 定密工作出现错误的情况不包括 。()
  • A、 应当国家秘密而未确定、不应当国家秘密而确定
  • B、 超出权限定密的
  • C、 未按照法定程序定密的
  • D、 按照规定标注国家秘密标志


  • 189、 对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和个人反映的定密不当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核查处理,对不能确定是否属于定密不当的, 。()
  • A、 可以不处理
  • B、 应当征求知悉范围内其他机关单位和个人的意见
  • C、 应当报有确定权限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
  • D、 应当报请上级机关决定


  • 190、 机关、单位负责人是法定定密责任人,对机关单位的定密工作 ()。
  • A、 负总责
  • B、 负部分责任
  • C、 负分管部门的责任
  • D、 不负责任


  • 191、 机关单位负责人发现其指定的定密责任人未依法履行定密职责的,应当 。()
  • A、 及时征求本机关单位保密工作机构意见后决定是否纠正
  • B、 及时征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意见决定是否纠正
  • C、 及时纠正
  • D、 可以不纠正


  • 192、 对知悉范围内的机关单位和个人反映的定密不当的问题,应及时进行核查处理,确属定密不当的 。()
  • A、 应报有确定权限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是否纠正
  • B、 应报定密责任人决定是否纠正
  • C、 可以不纠正
  • D、 应当及时纠正


  • 193、 机关单位应当结合本机关、本单位实际,建立定密台账,定期统计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情况,以便自身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于年度国家秘密事项统计情况 。()
  • A、 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向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 B、 可以不向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 C、 应向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 D、 应该向上级机关、单位报告


  • 194、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查实的定密不当问题,要及时发出纠正意见书,限期纠正。有关机关单位接到纠正通知后 。()
  • A、 应当及时改正
  • B、 及时与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协商后决定是否改正
  • C、 及时与定密责任人协商后决定是否改正
  • D、 可以不改正


  • 195、 对于绝密级国家秘密文件,未经原定密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 。()
  • A、 只能复制一份
  • B、 不得复制、摘抄
  • C、 可适度摘抄
  • D、 也可复制、摘抄


  • 196、 某机关工作人员为了攥写领导讲话,摘录、引用了一份机密级文件的有关内容,涉及密点,则起草这份领导讲话稿应 。()
  • A、 与被摘录、引用的原件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保持一致
  • B、 按新生成密件管理,重新确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可低于机密级
  • C、 重新确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但不得低于机密级
  • D、 重新确定密级,密级不得低于机密级,但保密期限与知悉范围与原件保持一致


  • 197、 甲机关向乙机关去函征求对某机密级国家秘密文件的意见,乙机关只有秘密级国家秘密定密权,没有机密级国家秘密定密权。乙机关复函时涉及了该机密级国家秘密的实质内容,复函应 。()
  • A、 请上级机关定密
  • B、 作出秘密级国家秘密标志
  • C、 作出机密级国家秘密标志
  • D、 作出内部资料标志


  • 198、 按照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某机关执行中央下发的秘密级文件过程中产生的涉密文件资料,应当确定为 。()
  • A、 秘密级
  • B、 机密级
  • C、 绝密级
  • D、 内部资料


  • 199、 某文件标注“机密★”,表示该文件的保密期限是 年。()
  • A、 5
  • B、 10
  • C、 15
  • D、 20


  • 200、 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解密之后需要公开的事项,应当 。()
  • A、 直接公开
  • B、 依照信息公开程序进行保密审查
  • C、 提交本机关、本单位主要负责人决定是否公开
  • D、 提交上级机关、单位决定是否公开


  • 201、 机关、单位发生泄露国家秘密案件不按照规定报告或者未采取补救措施的,对 依法给予处分。()
  • A、 当事人
  • B、 责任人
  • C、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


  • 202、 《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规定,国家公务员必须“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这是国家公务员的 。()
  • A、 纪律
  • B、 义务
  • C、 责任
  • D、 权利


  • 203、 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下落不明的,自发现之日起,绝密级 内,机密、秘密级 内查无下落的,应当按泄密事件处理。()
  • A、 10日,60日
  • B、 15日,60日
  • C、 10日,30日
  • D、 15日,30日


  • 204、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特别严重的处 有期徒刑。()
  • A、 三年以下
  • B、 五年以下
  • C、 七年以上
  • D、 三年以上七年以下


  • 205、 非法持有属于国家绝密、机密的文件、资料或者其他物品,拒不说明来源与用途的,处 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 A、 三年
  • B、 四年
  • C、 五年
  • D、 六年


  • 206、 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情节特别严重的,处 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 A、 五年
  • B、 十年
  • C、 十五年
  • D、 二十年


  • 207、 机关、单位违反《保密法》规定,发生重大泄密案件的,由 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 A、 纪检机关
  • B、 公安机关
  • C、 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 D、 有关机关、单位


  • 208、 保密法实施条例规定中,有关机关、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对保密检查应当予以 。()
  • A、 拒绝
  • B、 支持
  • C、 配合
  • D、 参与


  • 209、 保密法规定,涉密人员的 受法律保护。()
  • A、 利益
  • B、 合法利益
  • C、 权益
  • D、 合法权益


  • 210、 机关、单位有违反保密法律法规事实,需要追究责任的,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向有关、机关、单位退出处理建议。有关机关、单位应当及时将处理结果 告知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 A、 书面
  • B、 电话
  • C、 口头


  • 211、 根据国家规定,发生泄密事件的机关、单位,应当在发现后的 小时内,书面向有关保密工作部门或者机构报告。()
  • A、 12
  • B、 24
  • C、 36
  • D、 48


  • 212、 机密级国家秘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 损害。()
  • A、 一般
  • B、 严重
  • C、 特别严重
  • D、 极其严重


  • 213、 故意泄露机密级国家秘密 件的应予立案。()
  • A、 1
  • B、 2
  • C、 3
  • D、 4


  • 214、 过失泄露秘密级国家秘密 件的应予立案。()
  • A、 2
  • B、 3
  • C、 4
  • D、 5


  • 215、 侦查人员在收集证据时,应当( )。
  • A、 只收集有罪证据
  • B、 只收集无罪证据
  • C、 严禁刑讯逼供,但可以采用引诱的方法收集犯罪嫌疑人的口供
  • D、 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罪或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


  • 216、 辩护律师持律师执业证书、律师事务所证明和委托书或者法律援助公函要求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看守所应当及时安排会见,至迟不得超过( )
  • A、 24小时
  • B、 48小时
  • C、 3日
  • D、 5日


  • 217、 在犯罪现场,侦查人员发现了犯罪嫌疑人朱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侦查人员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对朱某口头传唤,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
  • B、 侦查人员可以对朱某口头传唤,无需出示工作证件,但应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
  • C、 侦查人员不可以对朱某口头传唤
  • D、 侦查人员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对朱某口头传唤,但无需在讯问笔录中注明


  • 218、 关于拘传的时间,下列表述准确的是( )。
  • A、 不超过12小时
  • B、 不超过12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拘传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
  • C、 不超过48小时
  • D、 一律不超过24小时


  • 219、 公安机关对于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审查批准的时间可以延长至( )。
  • A、 7日
  • B、 14日
  • C、 20日
  • D、 30日


  • 220、 监察机关采取( ),可以根据需要提请公安机关配合,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予以协助。
  • A、 监视居住
  • B、 取保候审
  • C、 留置措施
  • D、 传唤


  • 221、 甲县检察机关作出不起诉决定后,被不起诉人李某在押,公安机关应当( )。
  • A、 取保候审
  • B、 监视居住
  • C、 监外执行
  • D、 立即释放


  • 222、 甲县公安机关认为检察院作出的不起诉决定有错误,可以( )。
  • A、 要求复议
  • B、 要求复核
  • C、 向上一级检察院申诉
  • D、 向法院起诉


  • 223、 公安机关接到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2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判决书、裁定书、执行通知书后,应当在( )以内将罪犯送交监狱执行。
  • A、 15天
  • B、 1个月
  • C、 2个月
  • D、 3个月


  • 224、 下列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中,不可以监外执行的是( )。
  • A、 怀孕的妇女
  • B、 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 C、 家人重病需要照顾的罪犯
  • D、 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罪犯


  • 225、 王某犯故意伤害罪,因情节较轻,被法院判决缓刑,其回到居住地后,应由( )负责执行。
  • A、 人民法院
  • B、 人民检察院
  • C、 公安机关
  • D、 社区矫正机构


  • 226、 对辨认经过和结果,应当制作辨认笔录,辨认笔录上不需要( )的签名。
  • A、 侦查人员
  • B、 辨认人
  • C、 被辨认人
  • D、 见证人


  • 227、 张某违规经营食盐,构成犯罪,并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使盐业管理职务,应当( )。
  • A、 以妨害公务罪从重处罚
  • B、 以非法经营罪从重处罚
  • C、 以妨害公务罪和非法经营罪数罪并罚
  • D、 以妨害公务罪和非法经营罪择一重处


  • 228、 乙虚构开设农家乐事实,吸引周边村民投资入股,筹集到500万元后携款潜逃。乙构成( )。
  • A、 贷款诈骗罪
  • B、 集资诈骗罪
  • C、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 D、 合同诈骗罪


  • 229、 林某多次劝诱与其共同生活的弟弟吸食鸦片,均未得逞,后来林某以不继续供给其上学费用相要挟,使其弟弟吸食鸦片四次,后林某因吸食鸦片被公安机关教育处罚时,林某供述上述情况,其行为构成( )。
  • A、 强迫他人吸毒罪
  • B、 引诱他人吸毒罪
  • C、 教唆他人吸毒罪
  • D、 欺骗他人吸毒罪


  • 230、 贾某欠王某10万元赌债不还,王某就将贾某骗到自己位于郊区的空房中,将门锁上离开。次日,贾某突发心脏病死亡。王某构成( )。
  • A、 绑架罪
  • B、 非法拘禁罪
  • C、 过失致人死亡罪
  • D、 故意杀人罪


  • 231、 为索取合法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构成( )。
  • A、 敲诈勒索罪
  • B、 非法拘禁罪
  • C、 抢劫罪
  • D、 绑架罪


  • 232、 刘某为牟利,将单位让自己管理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贩卖给吸食毒品的钟某。刘某的行为构成( )。
  • A、 非法提供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罪
  • B、 贩卖毒品罪
  • C、 容留他人吸毒罪
  • D、 引诱他人吸毒罪


  • 233、 甲想从事贩毒活动,便使用少量海洛因混杂大量的面粉、石灰等原料,按照1:100的比例,制造了1000克“海洛因”出售给他人,获得赃款15000余元。对甲应定( )。
  • A、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 B、 贩卖毒品罪
  • C、 制造毒品罪
  • D、 诈骗罪


  • 234、 孙某制作、复制大量的淫秽光盘,除出售外,还多次借给多人观看,构成犯罪。对孙某的行为应( )。
  • A、 以制作、复制、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处罚
  • B、 以组织播放淫秽音像制品罪从重处罚
  • C、 以制作、复制、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和传播淫秽物品罪数罪并罚
  • D、 以传播淫秽物品罪从重处罚


  • 235、 根据《刑法》关于缓刑的规定,下列可以适用缓刑的是( )。
  • A、 甲因妨害公务罪被人民法院判处管制1年
  • B、 乙因诈骗罪被人民法院单处罚金
  • C、 丙因非法持有枪支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拘役5个月
  • D、 丁因盗窃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系累犯


  • 236、 张某因犯盗窃罪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0年,执行6年后被决定假释,张某的假释考验期是( )。
  • A、 张某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 B、 张某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
  • C、 不得少于张某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
  • D、 有期徒刑假释考验期为3年


  • 237、 下列行为不构成非法经营罪的是( )。
  • A、 甲在突发传染病疫情期间,哄抬物价,获利巨大
  • B、 乙非法组织传销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
  • C、 丙通过其经营的网店向他人出售国家颁布的动物制品进出口许可证
  • D、 丁违反国家规定,擅自经营国际电信业务,扰乱电信市场管理秩序


  • 238、 齐某因与胡某有矛盾,欲杀胡某。某夜,齐某趁胡某独自一人在家之机将其杀死,后又从其家中拿走现金2万元。齐某的行为应( )。
  • A、 按故意杀人罪处理,取走钱财的行为作为加重情节予以考虑
  • B、 按抢劫罪的结果加重犯处理
  • C、 按盗窃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 D、 构成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择一重罪处罚


  • 239、 律师赵某接受律师事务所指派,为某公司股票上市提供法律意见。赵某在接受该公司的10万元财物之后,提供了虚假的法律意见书,导致不具备上市条件的该公司取得上市资格,严重损害了股东利益。赵某的行为构成( )。
  • A、 受贿罪
  • B、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 C、 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
  • D、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应当数罪并罚


  • 240、 韩某在向张某催要赌债无果的情况下,纠集好友把张某挟持至自己家,声称如果再不还钱,就砍掉张某一只手,并将张某殴打致重伤。韩某的行为应以( )论处。
  • A、 非法拘禁罪
  • B、 绑架罪
  • C、 故意伤害罪
  • D、 敲诈勒索罪


  • 241、 甲(男)以暴力威胁丙(男)强行对乙(男)进行猥亵,甲( )。
  • A、 构成强奸罪
  • B、 构成强制侮辱罪
  • C、 构成强制猥亵罪
  • D、 不构成犯罪


  • 242、 李某(男)深夜遇到单身女子王某,起歹意将王某强奸,事后怕王某报案欲杀人灭口,正卡王某脖子时,因有人路过,李某逃离现场,经鉴定王某脖子处构成轻伤。李某的行为属于( )。
  • A、 故意杀人罪(中止)
  • B、 强奸罪和故意伤害罪
  • C、 强奸罪
  • D、 强奸罪和故意杀人罪(未遂)


  • 243、 经调解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 )。
  • A、 按照达成的协议,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依法强制执行
  • B、 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 C、 告知当事人可以依法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起行政复议
  • D、 告知当事人如果双方有意愿继续接受调解,公安机关可以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作出的处罚决定暂缓执行


  • 244、 下列情形中,可以适用治安调解的有( )。
  • A、 捏造事实诽谤他人
  • B、 结伙斗殴或者其他寻衅滋事行为
  • C、 雇凶伤害他人
  • D、 多次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 245、 甲与乙因琐事发生矛盾,甲将乙推倒在地,造成乙轻微伤。公安机关调解过程中,甲、乙达成调解协议,甲支付给乙2000元医药费和误工费。后乙认为误工费太少,要求公安机关再次调解追加赔偿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公安机关可以再次进行调解
  • B、 如甲不履行调解协议,公安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 C、 公安机关可以根据乙的合理主张要求甲追加赔偿费
  • D、 公安机关应告知乙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 246、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减轻处罚或者不予处罚的情形包括( )
  • A、 情节特别轻微的
  • B、 初次违反治安管理的
  • C、 出于他人教唆的
  • D、 主动消除违法后果的


  • 247、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应当收缴的是( )。
  • A、 违法所得
  • B、 违反治安管理所得的财物
  • C、 赌具
  • D、 实施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所有工具


  • 248、 某派出所突击检查胡某经营的娱乐城,胡某向正在赌博的人员通风报信,派出所突击检查一无所获。派出所民警将胡某带回调查,得到胡某的供述。派出所据此决定对胡某拘留10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作出拘留决定前,胡某有权要求举行听证
  • B、 派出所对胡某作出拘留决定违法
  • C、 只有胡某的供述,没有其他证据证明,也可对胡某作出处罚决定
  • D、 若胡某不服提起诉讼,公安机关应暂缓执行拘留决定


  • 249、 下列关于治安管理处罚权的表述错误的是( )。
  • A、 公安机关行使治安管理处罚权
  • B、 公安派出所可以作出警告的处罚决定
  • C、 公安派出所可以作出300元罚款的处罚决定
  • D、 公安派出所可以作出1000元以下罚款的处罚决定


  • 250、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罚款与行政拘留并处的,其处罚决定权限表述正确的是( )。
  • A、 只要罚款是500元以下的,不论是否并处行政拘留,公安派出所都有权作出
  • B、 只要处罚中涉及行政拘留,不论是否并处罚款,只能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作出处罚决定
  • C、 其中500元以下的罚款只能由公安派出所作出,并处的行政拘留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作出
  • D、 根据县级公安机关的授权,500元以下的罚款,并处行政拘留的可以由公安派出所作出


  • 251、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书应当由作出处罚决定的人民警察签名并盖章
  • B、 对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不服,被处罚人有权申请行政复议
  • C、 对决定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公安机关应当及时通知被处罚人的家属
  • D、 有被侵害人的,公安机关应当将决定书副本抄送被侵害人


  • 252、 公安机关在调查甲殴打他人的案件中,发现被侵害人乙的伤情已构成轻伤,应当( )。
  • A、 依法不予治安管理处罚
  • B、 作出治安管理处罚的决定
  • C、 通知有关主管部门处理
  • D、 移送主管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253、 治安案件调查结束后,公安机关对( ),作出不予处罚的决定。
  • A、 依法不予处罚的,或者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
  • B、 违法行为已涉嫌犯罪的
  • C、 发现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有其他部门管辖的违法行为的
  • D、 确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但不满16周岁的


  • 254、 治安案件调查结束后,对确有依法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违法行为的,公安机关应当根据( ),作出处罚决定。
  • A、 案件性质
  • B、 情节轻重及具体情况
  • C、 案件后果及相关因素
  • D、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的态度、表现


  • 255、 刘某将在公交车上盗走其手机(价值600元)和近100元人民币的张某扭送至公安机关,张某矢口否认盗窃,但手机等物证以及其他乘客能够证明刘某实施盗窃,公安机关据此( )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 A、 可以
  • B、 不能
  • C、 待张某承认后才能
  • D、 找到现场视频录像后才能


  • 256、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 A、 被处罚人和被侵害人都有权申请行政复议
  • B、 被处罚人申请行政复议的,被侵害人可以作为行政复议案件的第三人
  • C、 被处罚人可以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提起行政诉讼
  • D、 被处罚人提起行政诉讼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


  • 257、 依法应当以煽动、策划非法集会、游行、示威行为予以治安管理处罚的是( )。
  • A、 所有参加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的人员
  • B、 煽动、策划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的组织者或者发起人
  • C、 意欲参加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的人员
  • D、 围观非法集会、游行、示威的人员


  • 258、 对贾某购买一份伪造的国内某名牌大学学位证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法》调整的范围
  • B、 可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
  • C、 贾某的行为不属于违法犯罪,无法处理
  • D、 应追究贾某的刑事责任


  • 259、 某公安派出所接到某单位报案,其接到一封恐吓信,称如果单位领导不来看望他,他就引爆已装在单位的炸弹。公安机关迅速出警,经缜密侦查,未发现有任何炸弹。后通过侦查将行为人路某抓获。恰逢单位放假,此案未造成人员恐慌,未有任何财产损失,未造成严重后果。下列关于路某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以寻衅滋事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 B、 不予处罚
  • C、 追究路某的刑事责任
  • D、 以扬言实施爆炸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 260、 刘某因扰乱足球比赛秩序被处以拘留处罚,并被公安机关责令其12个月内不得进入体育场馆观看足球比赛。刘某违反规定进入足球场观看比赛,公安机关可以对其( )。
  • A、 当场罚款
  • B、 行政拘留
  • C、 警告
  • D、 强行带离现场


  • 261、 单位违反治安管理的,对其( )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处罚。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对同一行为规定给予单位处罚的,依照其规定处罚。
  • A、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
  • B、 领导
  • C、 负责人
  • D、 主管人员


  • 262、 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短期内剥夺人身自由的处罚是( )。
  • A、 强制传唤
  • B、 拘传
  • C、 行政拘留
  • D、 传唤


  • 263、 对房屋出租人的下列行为不应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是( )。
  • A、 将房屋出租给无身份证件的人居住
  • B、 不按规定登记承租人姓名、身份证件的种类和号码
  • C、 明知承租人利用出租房屋进行犯罪活动,不向公安机关报告
  • D、 放任承租人从事噪声扰民的经营项目


  • 264、 下列不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种类的是( )。
  • A、 行政拘留
  • B、 罚款
  • C、 训诫
  • D、 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 265、 不以营利为目的,( )进行带有财物输赢的打麻将、玩扑克等娱乐活动,不予处罚。
  • A、 同事之间
  • B、 亲属之间
  • C、 邻里之间
  • D、 朋友之间


  • 266、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不属于违法办理治安案件的行为是( )。
  • A、 公安派出所民警小李接到有人准备打架要求民警制止的警情后拒不出警
  • B、 公安派出所民警小王在办理一起盗窃案时,因对赃物进行价格鉴证而未归还给被侵害人
  • C、 民警小张抓获一个惯偷,嫌疑人拒不交代违法事实,小张为了案件办理,不给嫌疑人喝水,最终嫌疑人交代了盗窃事实
  • D、 公安派出所民警对甲当场收缴罚款,未出具国家财政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但甲对此无异议


  • 267、 甲(15周岁)放任自己饲养的藏獒恐吓过往路人,造成无人敢从其附近道路经过。群众报警后,公安机关依法进行了处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构成饲养动物干扰正常生活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 B、 对甲询问查证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 C、 询问时可以不通知甲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到场
  • D、 对甲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268、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 )活动时,为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的,对其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 A、 吸毒
  • B、 结伙斗殴
  • C、 聚众扰乱单位秩序
  • D、 聚众破坏选举秩序


  • 269、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某旅馆工作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 )活动时,为违法犯罪行为人通风报信的,对其予以治安管理处罚。
  • A、 赌博
  • B、 淫秽表演
  • C、 结伙斗殴
  • D、 组织播放淫秽录像


  • 270、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下列行为不应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是( )。
  • A、 非法持有鸦片100克
  • B、 向朋友提供毒品
  • C、 在酒吧吸食毒品
  • D、 在自家院内非法种植罂粟200株,在成熟前自行铲除


  • 271、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未成年人赌博,可以从轻或者免予处罚
  • B、 违法行为人有检举、揭发他人赌博或为赌博提供条件的行为,并经查证属实的,可以从轻或者免予处罚
  • C、 一年内曾因赌博受过治安处罚,再次赌博的,可以从重处罚
  • D、 招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赴境外赌博,可以加重处罚


  • 272、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下列情形中,不应按照赌博予以治安管理处罚的是( )。
  • A、 甲参与以营利为目的的计算机网络赌博
  • B、 乙向他人销售具有博彩功能的游戏机,他人从事娱乐活动
  • C、 丙参与以营利为目的的聚众赌博
  • D、 丁采取不报经国家批准,擅自发行、销售彩票的方式,为赌博提供条件,尚不够刑事处罚


  • 273、 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对( )淫秽物品的行为,不能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 A、 制作
  • B、 运输
  • C、 复制
  • D、 购买


  • 274、 非法持有鸦片不满( )克,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
  • A、 200
  • B、 300
  • C、 400
  • D、 500


  • 微信扫一扫 在线答题 在线出卷 随机出题小程序 闯关答题软件 出题答题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