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的位置: 线上活动  >  在线答题  >  答题题库

内经1

2025-06-21 16:30:22.226.0.66087

内经1 在线考试 答题题目
1、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火”的原文是
  • A、诸痿喘呕
  • B、诸胀腹大
  • C、诸躁狂越
  • D、诸厥固泄
  • E、诸痛痒疮


  • 2、(多选题)  《灵枢·五色》认为,面部青黑色主病为
  • A、热
  • B、瘀血
  • C、虚
  • D、气滞
  • E、痛


  • 3、  据《素问·咳论》,“乘至阴”则
  • A、肝先受邪
  • B、心先受邪
  • C、脾先受邪
  • D、肾先受邪
  • E、肺先受邪


  • 4、  《素问·痹论》认为痛痹是因
  • A、风气胜
  • B、寒气胜
  • C、湿气胜
  • D、风寒湿三气均胜
  • E、风寒气胜


  • 5、  据《素问·示从容论》,对年少之人的治则是
  • A、求之于府
  • B、求之于经
  • C、求之于筋
  • D、求之于络
  • E、求之于脏


  • 6、  《灵枢·口问》指出,下气不足则
  • A、脑为之不满
  • B、肠为之苦鸣
  • C、耳为之苦倾
  • D、痿厥心悗
  • E、溲便为之变


  • 7、  《素问·经脉别论》“毛脉合精,行气于府”之“府”是指
  • A、六腑
  • B、神明之府
  • C、经脉
  • D、膻中
  • E、传化之腑


  • 8、  《灵枢·本输》所谓“孤之府”是指
  • A、大肠
  • B、小肠
  • C、三焦
  • D、膀胱
  • E、胆


  • 9、  根据《灵枢·天年》,十岁的发育特点是
  • A、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
  • B、肾气盛,筋骨坚,肌肉壮,故好斗
  • C、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
  • D、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
  • E、五脏始定,十二经脉盛以平定,故好坐


  • 10、  《灵枢·营卫生会》中,来自于水谷精微,且行于脉中的气是
  • A、宗气
  • B、营气
  • C、元气
  • D、卫气
  • E、真气


  • 11、  根据《素问·玉机真脏论》,对于五虚证的治疗,应该注重哪一脏的培护
  • A、肝
  • B、心
  • C、脾
  • D、肺
  • E、肾


  • 12、  据《灵枢·营卫生会》,老人夜不瞑的原因是
  • A、年老体弱,肾气不足
  • B、心气不足,心神失养
  • C、心肾亏虚,水不济火
  • D、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
  • E、肝火旺盛


  • 13、  据《素问·热论》,巨阳为诸阳主气,是因其脉连于哪个穴位
  • A、风池
  • B、风府
  • C、百会
  • D、大椎
  • E、风门


  • 14、  据《素问·调经论》,血并于阳,气并于阴,形成的疾病是
  • A、惊狂
  • B、炅中
  • C、心烦惋善怒
  • D、乱而喜忘
  • E、寒中


  • 15、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虚宜掣引之”,“掣引”是指
  • A、利尿之法
  • B、导引、按蹻之法
  • C、益气升提之法
  • D、荡涤疏利之法
  • E、涌吐之法


  • 16、  根据《素问·玉机真脏论》中五脏疾病传变的规律,肝病传至何脏或腑时则预后不好,可能发生死亡
  • A、心
  • B、肺
  • C、胆
  • D、肾
  • E、胃


  • 17、  《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脉象“上盛”主病为
  • A、气下
  • B、气胀
  • C、气高
  • D、气虚
  • E、气陷


  • 1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药食气味中气厚的作用是
  • A、宣散
  • B、通泄
  • C、呕吐
  • D、发泄
  • E、发热


  • 19、  根据《灵枢·大惑论》所述,“瞳子”由何者聚成
  • A、肌肉之精
  • B、骨之精
  • C、气之精
  • D、血之精
  • E、筋之精


  • 20、  《素问》之名,始见于
  • A、《针灸甲乙经・序》
  • B、《伤寒杂病论・序》
  • C、《脉经・序》
  • D、《难经》
  • E、《汉书·艺文志》


  • 21、  据《素问·奇病论》,有病口苦,治疗取哪个穴
  • A、阴陵泉
  • B、曲泉
  • C、阳陵泉
  • D、阳辅
  • E、丘墟


  • 22、  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脾气实的症状是
  • A、恐惧
  • B、四肢痿废不用、五脏不安
  • C、腹胀、二便不利
  • D、悲伤
  • E、笑不止


  • 23、  《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而精藏之”,此处“主水”是指
  • A、主水液代谢
  • B、主藏精
  • C、主骨
  • D、主天癸
  • E、主生殖之精


  • 24、  《素问·热论》认为,三阳经络皆受病而未入于脏者,治以
  • A、下法
  • B、汗法
  • C、清法
  • D、和法
  • E、吐法


  • 25、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其高者”宜采取的治法是
  • A、散而泻之
  • B、引而竭之
  • C、因而越之
  • D、按而收之
  • E、汗而发之


  • 26、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气味辛甘”的性能是
  • A、涌泄为阴
  • B、泻下为阳
  • C、补虚为阳
  • D、发散为阳
  • E、清泻为阳


  • 27、  据《素问·咳论》,“咳而腹满”常见于
  • A、脾咳
  • B、胃咳
  • C、三焦咳
  • D、大肠咳
  • E、小肠咳


  • 28、  据《素问·热论》,热病恢复期当禁
  • A、房事
  • B、劳作
  • C、肉食
  • D、七情
  • E、风湿


  • 29、  《素问·平人气象论》认为,春季的平脉特点是
  • A、春胃微弦
  • B、春胃微钩
  • C、春日弦
  • D、弦少胃多
  • E、春日中规


  • 30、  根据《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述,胆的生理功能是
  • A、化生胆汁
  • B、促进脾胃的运化
  • C、主升发
  • D、贮藏胆汁
  • E、主决断


  • 31、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雷气通于
  • A、心
  • B、肝
  • C、脾
  • D、肺
  • E、肾


  • 32、  《素问·经脉别论》“府精神明”之“府”是指
  • A、六府
  • B、奇恒之府
  • C、肺脏
  • D、经脉
  • E、神明之府


  • 33、  据《素问·阴阳离合论》所述,何者称为“阴处”
  • A、已出地者
  • B、未出地者
  • C、已入地者
  • D、未入地者
  • E、可入地者


  • 34、  《内经》书名中“经”的含义,除了哪项外均是正确的
  • A、人体之经络
  • B、与纬相对而言
  • C、说明本书是医学的规范
  • D、常道,规范
  • E、医者必须学习和遵循


  • 35、  据《素问·调经论》,病在血,宜
  • A、调之血
  • B、调之络
  • C、调之卫
  • D、调之筋
  • E、调之骨


  • 36、  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见于
  • A、女子三七
  • B、男子三八
  • C、男子四八
  • D、女子四七
  • E、男子五八


  • 37、  《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谓“仓廪之官”,即
  • A、脾
  • B、胃
  • C、脾胃
  • D、大肠小肠
  • E、三焦膀胱


  • 38、  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恬惔虚无”是指
  • A、去世离俗
  • B、饮食清淡
  • C、内心清静
  • D、节制房事
  • E、起居安适


  • 39、  以下不是《灵枢·邪客》提出宗气循行及作用的是
  • A、出于喉咙
  • B、营养百骸
  • C、运行呼吸
  • D、以贯心脉
  • E、积于胸中


  • 40、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寒极生热,热极生寒”的现象说明
  • A、阴阳消长
  • B、阴阳互根
  • C、阴阳对立
  • D、阴阳转化
  • E、阴阳格拒


  • 41、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冬季人的精神宜保持下列哪种状态
  • A、生而勿杀
  • B、若已有得
  • C、无外其志
  • D、收敛神气
  • E、使志无怒


  • 42、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认为,有所墮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
  • A、心
  • B、肝
  • C、肺
  • D、脾
  • E、肾


  • 43、  据《素问·举痛论》,思则
  • A、气上
  • B、气缓
  • C、气下
  • D、气结
  • E、气泄


  • 44、  将《内经》称为“至道之宗,奉生之始”的医家是
  • A、张仲景
  • B、张景岳
  • C、刘河间
  • D、王冰
  • E、杨上善


  • 45、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其慓悍者”宜采取的治法是
  • A、散而泻之
  • B、引而竭之
  • C、因而越之
  • D、按而收之
  • E、汗而发之


  • 46、  明代马莳注《内经》的注本是
  • A、《素问训解》
  • B、《内经知要》
  • C、《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
  • D、《黄帝内经太素》
  • E、《灵枢识》


  • 47、  《素问·举痛论》在论述疼痛的机理时,强调了哪种邪气的作用
  • A、湿气
  • B、热气
  • C、寒气
  • D、风气
  • E、火气


  • 48、  根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的观点,冬季养生宜
  • A、无泄皮肤
  • B、使气得泄
  • C、广步于庭
  • D、导引
  • E、按跷


  • 49、  《灵枢·本神》“盛怒者”出现的症状是
  • A、竭绝而失生
  • B、迷惑而不治
  • C、气闭塞而不行
  • D、神惮散而不藏
  • E、神荡惮而不收


  • 50、  据《灵枢·天年》,“心气始衰”表现为
  • A、苦忧悲、好卧
  • B、目始不明
  • C、言善误
  • D、皮肤枯
  • E、发颇斑白


  • 51、  《灵枢·百病始生》中“两实相逢”的“两实”是指
  • A、正常的气候变化和人体正气充实
  • B、虚邪之风和人体正气虚弱
  • C、气候异常和人体正气充实
  • D、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虚弱
  • 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


  • 52、  《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论之“仓廪之本”不包含
  • A、胃
  • B、大肠
  • C、小肠
  • D、膀胱
  • E、胆


  • 53、  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因“饱食”而导致的病证是
  • A、痔疮
  • B、泄泻
  • C、腹痛
  • D、胃痛
  • E、呃逆


  • 54、  根据《灵枢·天年》,下列不属于“寿百岁”的面部特征是
  • A、使道隧以长
  • B、基墙高以方
  • C、使道不长
  • D、骨高肉满
  • E、三部三里起


  • 55、  据《素问·经脉别论》所述,饮食精微由胃最先布散于
  • A、脾
  • B、肺
  • C、肝
  • D、心
  • E、肾


  • 56、  《灵枢·决气》中精脱的主要表现是
  • A、目不明
  • B、头晕目眩
  • C、耳数鸣
  • D、耳聋
  • E、腰膝酸软


  • 57、  据《灵枢·水胀》,肤胀与鼓胀的症状相同点是
  • A、腹胀身皆大
  • B、皮厚
  • C、腹筋起
  • D、按其腹窅而不起
  • E、色苍黄


  • 58、  以下对《素问·脉要精微论》脉象主病论述错误的是
  • A、数则烦心
  • B、下盛则气胀
  • C、长则气治
  • D、短则气滞
  • E、涩则心痛


  • 59、  据《素问·汤液醪醴论》,“津液充郭”之“津液”是指
  • A、体液
  • B、精气
  • C、水气
  • D、尿液
  • E、汗液


  • 60、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
  • A、寒伤形
  • B、热伤气
  • C、形伤气
  • D、气伤形
  • E、寒伤气


  • 61、  根据《素问·气厥论》中脏腑寒热病气相传的临床表现,出现“传为鬲消”的是下列哪种情况
  • A、心移热于肺
  • B、心移寒于肺
  • C、肾移寒于肝
  • D、肾移热于脾
  • E、脾移寒于肝


  • 62、  据《素问·痹论》,不属于痹证发病原因的为
  • A、风
  • B、寒
  • C、湿
  • D、热
  • E、毒


  • 63、  《素问·六节藏象论》“天食人以五气”之“五气”指的是
  • A、风寒暑燥湿
  • B、木火土金水
  • C、心肝脾肺肾
  • D、酸苦甘辛咸
  • E、春夏长夏秋冬


  • 64、  据《素问·平人气象论》,以下关于夏脉论述错误的是
  • A、夏胃微钩曰平
  • B、钩多胃少曰心病
  • C、但钩无胃曰死
  • D、胃而有石曰今病
  • E、石甚曰今病


  • 65、  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地域不同,发病亦异。东方之域
  • A、其病生于内
  • B、其病多痿厥寒热
  • C、其病皆为痈疡
  • D、脏寒生满病
  • E、其病挛痹


  • 66、  据《素问·痿论》,不属于痿证治疗原则的是
  • A、治痿独取阳明
  • B、补其荥
  • C、除湿
  • D、通其俞
  • E、各以其时受月


  • 67、  据《素问·六微旨大论》,升降息则
  • A、神机孤危
  • B、神机化灭
  • C、气立孤危
  • D、气立化灭
  • E、灾害至矣


  • 68、  根据《灵枢·天年》,五脏之气虚衰始自
  • A、脾气虚衰
  • B、肝气虚衰
  • C、心气虚衰
  • D、肺气虚衰
  • E、肾气虚衰


  • 69、  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味过于咸”可导致的病理变化是
  • A、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 B、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 C、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 D、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 E、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 70、  据《素问·痹论》,痹聚在肺的原因是
  • A、感受风寒湿气
  • B、淫气喘息
  • C、淫气忧思
  • D、淫气乏竭
  • E、淫气遗溺


  • 71、  《素问·咳论》认为,若寒饮食入胃,其邪气伤肺是沿
  • A、肺脉而行
  • B、胃脉而行
  • C、脾脉而行
  • D、心脉而行
  • E、冲脉而行


  • 72、  现存文献记载最早的《素问》单注本是
  • A、《黄帝内经太素》
  • B、《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 C、《素问注证发微》
  • D、《素问直解》
  • E、《素问集注》


  • 73、  《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 A、张隐庵
  • B、吴鹤皋
  • C、马玄台
  • D、姚止庵
  • E、李念莪


  • 74、  《灵枢·大惑论》论述了目与五脏的关系,其中“气之精”为
  • A、瞳子
  • B、黑眼
  • C、络
  • D、白眼
  • E、约束


  • 75、  根据《灵枢·脉度》所述,“口能知五谷”是因于
  • A、仓廪和
  • B、肺和
  • C、胃和
  • D、脾和
  • E、心和


  • 76、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诸痿喘呕,皆属于上”的“上”指的是
  • A、上焦
  • B、肺
  • C、心肺
  • D、中、上二焦
  • E、胃


  • 77、  据《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其疼痛性质为
  • A、得炅则痛立止
  • B、痛不可按
  • C、按之痛止
  • D、按之无益
  • E、按之痛甚


  • 78、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主要说明了阴阳间的哪种关系
  • A、阴阳对立
  • B、阴阳互用
  • C、阴阳消长
  • D、阴阳转化
  • E、阴阳协调


  • 79、  据《素问·举痛论》,热气留于小肠,可出现
  • A、痛而呕
  • B、痛而闭不通
  • C、后泄腹痛
  • D、宿昔而成积
  • E、痛而尿赤


  • 80、  据《素问·评热病论》,劳风的治疗原则是
  • A、救俯仰,巨阳引
  • B、清热解毒
  • C、疏风清热
  • D、可汗
  • E、可泄


  • 81、  《灵枢·营卫生会》中对营卫运行表达正确的是
  • A、营行脉外
  • B、卫行脉外
  • C、营行经脉
  • D、卫行皮肤
  • E、卫行分肉


  • 82、  《素问·通评虚实论》中的消瘅,指的是哪种病
  • A、消渴
  • B、水肿
  • C、热病
  • D、痹证
  • E、痿证


  • 83、  根据《灵枢·本输》论述,以下脏腑相合关系除哪项外均正确
  • A、肺合大肠
  • B、心合小肠
  • C、肝合胆
  • D、脾合胃
  • E、心包合三焦


  • 84、  《灵枢·阴阳系日月》中所论,“足之阳者”为
  • A、阴中之少阳
  • B、阴中之太阳
  • C、阴中之阳明
  • D、阳中之少阴
  • E、阳中之太阴


  • 85、  《素问·生气通天论》,“因于湿”产生的症状是
  • A、首如裹
  • B、心烦
  • C、胸闷
  • D、体若燔炭
  • E、口渴欲饮


  • 86、  根据《素问·六节藏象论》,肺通于
  • A、春气
  • B、夏气
  • C、冬气
  • D、秋气
  • E、长夏之气


  • 87、  《灵枢·本神》篇指出,肝藏血,血舍
  • A、志
  • B、魄
  • C、神
  • D、意
  • E、魂


  • 88、  据《素问·异法方宜论》,地域不同,发病亦异。南方之域
  • A、其病生于内
  • B、其病多痿厥寒热
  • C、其病挛痹
  • D、脏寒生满病
  • E、其病皆为痈疡


  • 89、  《素问·五运行大论》认为,湿以
  • A、干之
  • B、蒸之
  • C、温之
  • D、润之
  • E、坚之


  • 90、  《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脏腑精气能充养形体,其中肺其充在
  • A、皮
  • B、肉
  • C、脉
  • D、筋
  • E、骨


  • 91、  《素问·宣明五气》认为,久视伤
  • A、血
  • B、气
  • C、肉
  • D、骨
  • E、筋


  • 92、  据《灵枢·本神》所述,肺气虚的症状是
  • A、恐惧
  • B、四肢痿废不用、五脏不安
  • C、鼻塞不利,少气
  • D、悲伤
  • E、喘喝


  • 93、  据《素问·六微旨大论》,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
  • A、阳
  • B、下
  • C、位
  • D、气交
  • E、阴


  • 94、  据《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小肠,可出现
  • A、痛而呕
  • B、痛而闭不通
  • C、后泄腹痛
  • D、宿昔而成积
  • E、痛而尿赤


  • 95、  据《素问·六节藏象论》,五气入鼻,藏于
  • A、心肺
  • B、脾胃
  • C、肠胃
  • D、肝肺
  • E、脾肺


  • 96、  《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其华在唇四白”的脏是
  • A、肝
  • B、肺
  • C、心
  • D、脾
  • E、肾


  • 97、  《素问·热论》认为伤寒二日,则
  • A、太阳受之
  • B、阳明受之
  • C、少阳受之
  • D、太阴受之
  • E、少阴受之


  • 98、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飧泄”的病机是
  • 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
  • B、水湿犯脾
  • C、脾阳衰于下不能升
  • D、心阳衰不能温煦
  • E、脾胃功能不协调


  • 99、  据《素问·痿论》所述,具有“主渗灌溪谷”作用的是
  • A、经脉
  • B、宗筋
  • C、冲脉
  • D、任脉
  • E、带脉


  • 100、  据《素问·热论》,“耳聋微闻”提示
  • A、太阳病衰
  • B、阳明病衰
  • C、少阳病衰
  • D、少阴病衰
  • E、厥阴病衰


  • 10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主要说明了
  • A、阴阳互根与转化
  • B、阴阳消长与平衡
  • C、阴阳对立与制约
  • D、天地的阴阳属性
  • E、云雨的阴阳属性


  • 102、  《素问·五运行大论》认为,暑以
  • A、干之
  • B、蒸之
  • C、温之
  • D、润之
  • E、坚之


  • 103、  《素问·五常政大论》认为,用药不可太过,大毒治病,当
  • A、十去其九
  • B、十去其八
  • C、七去其七
  • D、十去其六
  • E、十去其五


  • 104、  据《素问·调经论》,血并于上,气并于下,则导致
  • A、惊狂
  • B、炅中
  • C、心烦惋善怒
  • D、乱而喜忘
  • E、寒中


  • 105、  根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违逆冬季养生之道则
  • A、奉生者少
  • B、奉长者少
  • C、奉收者少
  • D、奉藏者少
  • E、奉养者少


  • 106、  《灵枢·天年》认为,人的衰老始于
  • A、三十岁
  • B、四十岁
  • C、五十岁
  • D、六十岁
  • E、六十五岁


  • 107、  据《素问·咳论》,治疗兼有浮肿的咳病当取五输穴的
  • A、井穴
  • B、荥穴
  • C、输穴
  • D、经穴
  • E、合穴


  • 108、  据《素问·热论》,“耳聋微闻”是由于
  • A、少阳病衰
  • B、阳明病衰
  • C、太阳病衰
  • D、少阴病衰
  • E、厥阴病衰


  • 109、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肾”的原文是
  • A、诸逆冲上
  • B、诸寒收引
  • C、诸躁狂越
  • D、诸厥固泄
  • E、诸痛痒疮


  • 110、  根据《素问·五脏别论》,关于五脏的生理功能,下列哪项最为准确
  • A、满而不实
  • B、实而不满
  • C、藏精气而不泻
  • D、传化物而不藏
  • E、藏神


  • 111、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素问·刺禁论》之“肝生于左”的意义
  • A、属木
  • B、为少阳
  • C、位居东方
  • D、主升发
  • E、解剖位置


  • 112、  据《素问·八正神明论》,月之盈亏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中“月始生”则
  • A、血气始精,卫气始行
  • B、血气实,肌肉坚
  • C、肌肉坚,经络虚
  • D、卫气去,形独居
  • E、血气虚,肌肉缓


  • 113、  据《素问·痹论》所述,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
  • A、肾
  • B、肝
  • C、肺
  • D、小肠
  • E、心


  • 114、  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冬季伤于风邪,可导致春季出现下列何种病证
  • A、洞泄
  • B、痎疟
  • C、痿厥
  • D、咳嗽
  • E、温病


  • 115、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寒”的原文是
  • A、诸逆冲上
  • B、诸暴强直
  • C、诸躁狂越
  • D、诸病水液,澄彻清冷
  • E、诸痛痒疮


  • 116、  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情况当“治其本”的是
  • A、先病而后逆者
  • B、先热而后生中满者
  • C、先病而后生中满者
  • D、先病而后小大不利
  • E、急者


  • 117、  据《素问·举痛论》,惊则
  • A、气上
  • B、气缓
  • C、气乱
  • D、气结
  • E、气泄


  • 118、  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气通于
  • A、心
  • B、肝
  • C、脾
  • D、肺
  • E、肾


  • 119、  据《素问·痹论》,春季感受风寒湿之气,发为
  • A、筋痹
  • B、行痹
  • C、痛痹
  • D、肾痹
  • E、肝痹


  • 120、  据《灵枢·五色》,心脏在面部的候诊区是
  • A、两眉之间
  • B、两目之间
  • C、鼻头下
  • D、额头
  • E、耳门


  • 121、  《素问·经脉别论》“食气入胃,浊气归心”,其中“浊气”是指
  • A、饮食水谷
  • B、食物残渣
  • C、水谷之悍气
  • D、宗气
  • E、谷食之气中稠浊部分


  • 12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伤气”的病因是
  • A、寒暑
  • B、喜怒
  • C、湿邪
  • D、燥邪
  • E、过劳


  • 123、  现在通行的《增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作者是
  • A、杨上善
  • B、张景岳
  • C、王冰
  • D、全元起
  • E、林亿


  • 124、  《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阳气阻隔不通所致的病证,在治疗时当采取何种治法
  • A、清热
  • B、补益
  • C、和解
  • D、泻下
  • E、理气


  • 125、  现今通行的《灵枢经》是由
  • A、唐·王冰次注
  • B、隋·杨上善注释
  • C、南宋·史崧整理
  • D、梁·全元起注解
  • E、北宋·林亿校注


  • 126、  根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偏盛的病理最终出现“腹满”,其临床意义是
  • A、脾胃之气郁滞
  • B、中焦之气衰竭
  • C、肝郁气滞
  • D、肠府不通
  • E、肾气衰竭


  • 127、  《素问·咳论》论述了外内合邪而致肺咳,其中最易伤肺的外邪是
  • A、燥邪
  • B、寒邪
  • C、湿邪
  • D、热邪
  • E、风邪


  • 128、  《素问·热论》认为伤寒四日,则
  • A、太阳受之
  • B、阳明受之
  • C、少阳受之
  • D、太阴受之
  • E、少阴受之


  • 129、  《素问·金匮真言论》中言“春病在阴”,其中“阴”是指
  • A、血
  • B、肝
  • C、营
  • D、肾
  • E、精


  • 130、  《素问·五运行大论》认为,寒以
  • A、干之
  • B、蒸之
  • C、动之
  • D、润之
  • E、坚之


  • 微信扫一扫 在线答题 在线出卷 随机出题小程序 闯关答题软件 出题答题小程序
    • 上一场考卷: 1
    • 下一场考卷: 内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