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的位置: 线上活动  >  在线答题  >  答题题库

考试

2025-06-30 13:50:50.226.0.66495

考试 在线考试 答题题目
1、(简答题)


2、  脾虚食积证者,宜选何方治疗?
  • A、 保和丸
  • B、 乌梅丸
  • C、 香连丸
  • D、 枳实导滞丸
  • E、 健脾丸


  • 3、  下列除哪项外均是五苓散的药物组成?
  • A、 白术
  • B、 茯苓
  • C、 苍术
  • D、 猪苓


  • 4、  被称为“药备六经,通治四时之主方”的方剂是?
  • A、 九味羌活汤
  • B、 桂枝汤
  • C、 小青龙汤
  • D、 麻黄汤
  • E、 止嗽散


  • 5、  凉膈散的功用是?
  • A、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 B、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 C、 清热燥湿,凉血止痢
  • D、 清热解毒,活血祛瘀
  • E、 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 6、  方剂一词首见于?
  • A、 《周礼・考工记》
  • B、 《梁书・陆襄传》
  • C、 《孟子》
  • D、 《论衡》


  • 7、  下列哪项不属于肾的功能?
  • A、 肾藏精
  • B、 肾主骨
  • C、 肾生髓
  • D、 肾主水
  • E、 肾主血脉


  • 8、  治疗血虚寒厥证的方剂为?
  • A、 四逆散
  • B、 四逆汤
  • C、 回阳救急汤
  • D、 当归四逆汤


  • 9、  参苓白术散的功用是?
  • A、 补气健脾,燥湿化痰
  • B、 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 C、 益气健脾,固表止汗
  • D、 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 E、 益气健脾,升阳举陷


  • 10、  当归四逆汤所治厥逆的病机是?
  • A、 肝郁气滞
  • B、 阳气内郁不达四末
  • C、 元气大亏,阳气暴脱
  • D、 血虚寒凝,阳气不得温煦四末


  • 11、  方剂的剂型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 A、 汤剂
  • B、 丸剂
  • C、 散剂
  • D、 注射剂


  • 12、  张元素认为?
  • A、 力大者为君
  • B、 君药分量最多
  • C、 主病之谓君
  • D、 药力最小


  • 13、  麦门冬汤组成中麦门冬与半夏的用量比是?
  • A、 5:1
  • B、 4:1
  • C、 7:1
  • D、 1:7


  • 14、  大补阴丸主治证为?
  • A、 归脾汤
  • B、 理中丸
  • C、 四君子汤
  • D、 补中益气汤
  • E、 阴虚火旺证


  • 15、  小建中汤中君药为何?
  • A、 干姜
  • B、 饴糖
  • C、 附子
  • D、 大枣


  • 16、  在六味地黄丸中能够滋补肾阴填补肾精的药物是?
  • A、 山药
  • B、 山萸肉
  • C、 熟地
  • D、 茯苓
  • E、 丹皮


  • 17、  下列哪些药物是归脾汤的组成?
  • A、 香附
  • B、 木香
  • C、 丁香
  • D、 沉香


  • 18、  普济方属于哪种分类法?
  • A、 笔画分类方
  • B、 组成分类
  • C、 病证分类
  • D、 治法分类


  • 19、  伤寒少阳证,若胸中烦而不呕,为热聚胸中,用小柴胡汤去半夏、人参加?
  • A、 瓜蒌
  • B、 芍药
  • C、 生地黄
  • D、 滑石


  • 20、  芍药汤药物组成不包括?
  • A、 芍药、当归
  • B、 大黄、肉桂
  • C、 木香
  • D、 丁香
  • E、 槟榔


  • 21、  仙方活命饮主治何证?
  • A、 痈疡肿毒初起
  • B、 疔疮
  • C、 脱疽
  • D、 阴疽


  • 22、  麻子仁丸含有哪首方剂的全部药物?
  • A、 大承气汤
  • B、 小承气汤
  • C、 调胃承气汤
  • D、 增液承气汤
  • E、 增液汤


  • 23、  含有生地、麦冬、玄参的方剂是?
  • A、 清燥救肺汤
  • B、 桑杏汤
  • C、 麦门冬汤
  • D、 养阴清肺汤


  • 24、  方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
  • A、 秦汉时期
  • B、 唐宋时期
  • C、 明清时期
  • D、 现代


  • 25、  白虎汤主治何证?
  • A、 温病初期
  • B、 气分热盛证
  • C、 湿温病
  • D、 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证


  • 26、  下列除哪项外均属于三仁汤的“三禁”?
  • A、 禁下法
  • B、 禁润法
  • C、 禁清法
  • D、 禁汗法


  • 27、  除哪项外均是茵陈蒿汤的功用?
  • A、 利湿
  • B、 清热
  • C、 退黄
  • D、 泻下


  • 28、  除哪项外均是猪苓汤的药物组成?
  • A、 白术
  • B、 滑石
  • C、 阿胶
  • D、 泽泻


  • 29、  瓜蒌薤白白酒汤的功用为?
  • A、 通阳散结,行气祛痰
  • B、 温通心阳,行气宽胸


  • 30、  四君子汤的君药是?
  • A、 人参
  • B、 白术
  • C、 茯苓
  • D、 甘草
  • E、 大枣


  • 31、  被《医宗金鉴》称为“清补之方”的方剂是?
  • A、 白虎汤
  • B、 黄连解毒汤
  • C、 清暑益气汤
  • D、 竹叶石膏汤


  • 32、  清营汤的功用是?
  • A、 清热生津
  • B、 清热泻火,益气生津
  • C、 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 D、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 33、  下列哪一项不是方剂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 A、 药物的配伍规律
  • B、 疾病的诊断方法
  • C、 方剂的组成原则
  • D、 方剂的临床应用


  • 34、  体现了“少火生气”之义的方剂是?
  • A、 六味地黄丸
  • B、 右归丸
  • C、 大补阴丸
  • D、 左归丸
  • E、 肾气丸


  • 35、  确切以组成分类方剂的当首推?
  • A、 《祖剂》
  • B、 《伤寒杂病论》
  • C、 《黄帝内经》
  • D、 《外台秘要》
  • E、 《医方集解》


  • 36、  二十四剂出自于哪一部专著?
  • A、 《景岳全书》
  • B、 《医家全书》
  • C、 《药对》
  • D、 《圣济经》


  • 37、  天王补心丹所涉及病位是?
  • A、 心肝
  • B、 心肾
  • C、 心脾
  • D、 心肺


  • 38、  桂枝汤的证治要点不包括?
  • A、 恶寒
  • B、 恶风
  • C、 汗出
  • D、 发热
  • E、 鼻鸣干呕


  • 39、  八法最早见于哪一部专著?
  • A、 《医学心悟》
  • B、 《内经》
  • C、 《伤寒论》
  • D、 《金匮要略》
  • E、 《伤寒六书》


  • 40、  三仁汤中“三仁”指?
  • A、 杏仁、白蔻仁、薏苡仁
  • B、 杏仁、郁李仁、薏苡仁
  • C、 杏仁、桃仁、薏苡仁
  • D、 杏仁、白蔻仁、郁李仁


  • 41、  六一散中滑石与甘草的比例为?
  • A、 1:6
  • B、 6:1
  • C、 6:2
  • D、 2:6


  • 42、  逍遥散的功用是?
  • A、 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 B、 透邪解郁,疏肝理脾
  • C、 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 D、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 43、  阳和汤的功用是?
  • A、 疏风清热,凉血消肿
  • B、 温阳补血,散寒通滞
  • C、 化痰除湿,祛瘀通络
  • D、 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 44、  《五十二病方》被称为?
  • A、 现存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 B、 为方剂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 C、 中国现存古籍中载方最大的一部方书
  • D、 方书之祖


  • 45、  越鞠丸所治郁证的成因包括?
  • A、 风、寒、暑、湿、燥、火
  • B、 风、寒、痰、湿、燥、食
  • C、 气、血、痰、火、食、湿
  • D、 气、血、痰、热、食、湿


  • 46、  保和丸主治证中以何症为证治要点?
  • A、 恶食呕吐
  • B、 吞酸
  • C、 大便泄泻
  • D、 脘腹胀满
  • E、 食少难消


  • 47、  败毒散治疗风寒湿邪的痢疾属于哪一种治法?
  • A、 急下存阴法
  • B、 逆流挽舟法
  • C、 以泻代清法
  • D、 去性取用法
  • E、 火郁发之法


  • 48、  主治梅核气的方剂为?
  • A、 柴胡疏肝散
  • B、 越鞠丸
  • C、 半夏厚朴汤
  • D、 枳实消痞丸


  • 49、  香薷散主治证是?
  • A、 阴暑
  • B、 暑湿
  • C、 阳暑
  • D、 暑湿兼胆郁证


  • 50、  朱砂安神丸主治?
  • A、 心血不足证
  • B、 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
  • C、 肝血不足证
  • D、 心肾阴虚证


  • 51、  下列哪一项不是方剂的剂型特点?
  • A、 便于携带
  • B、 易于保存
  • C、 口感好
  • D、 便于服用


  • 52、  温开剂的代表方剂为何?
  • A、 安宫牛黄丸
  • B、 紫雪
  • C、 至宝丹
  • D、 苏合香丸


  • 53、  下列哪一部专著中提出了卫、气、营、血的辨证体系?
  • A、 《温热论》
  • B、 《温病条辨》
  • C、 《温热经纬》
  • D、 《医方解集》
  • E、 《金匮要略》


  • 54、  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功用是?
  • A、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 B、 回阳救急,益气生脉
  • C、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 D、 益气温经,和血通痹


  • 55、  新久咳嗽都可治疗的方剂是?
  • A、 麻黄汤
  • B、 桂枝汤
  • C、 小青龙汤
  • D、 止嗽散
  • E、 三拗汤


  • 56、  咳血方主治证的病机是?
  • A、 肝火犯肺,灼伤肺络
  • B、 脾阳不足,统血失常
  • C、 阴虚火旺,损伤肺络
  • D、 血热妄行,损伤肺络
  • E、 心脾两虚,气不摄血


  • 57、  下列各项,不属血府逐瘀汤组成的药物是?
  • A、 牛膝
  • B、 柴胡
  • C、 地黄
  • D、 白芍
  • E、 枳壳


  • 58、  《说文解字》中方剂的含义是?
  • A、 并船
  • B、 圆者中规,方者中矩
  • C、 整齐
  • D、 调和


  • 5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现存医籍中最早记载方剂的专书是《黄帝内经》
  • B、 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是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
  • C、 《圣济总录》广搜博采,载方61739首,是明以前方书的总集
  • D、 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五十二病方》


  • 60、  乌梅丸的君药是?
  • A、 乌梅
  • B、 蜀椒、细辛
  • C、 干姜、附子、桂枝
  • D、 黄连、黄柏
  • E、 人参、当归


  • 61、  四逆汤中君药为?
  • A、 干姜
  • B、 附子
  • C、 甘草
  • D、 人参


  • 62、  理中丸的功用是?
  • A、 温中散寒,补气健脾
  • B、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 C、 温中补虚,降逆止呕
  • D、 温中散寒,回阳救逆


  • 63、  下列哪项不属于方剂组成变化中的药味增减?
  • A、 由麻黄汤到三拗汤
  • B、 麻黄汤加白术即麻黄加术汤
  • C、 由小承气汤到厚朴三物汤
  • D、 桂枝汤加芍药,即桂枝加芍药汤
  • E、 桃核承气汤与抵当丸


  • 64、  汤剂的特点是?
  • A、 制作简便,吸收较快,节省药材
  • B、 体积小,含量高,便于服用
  • C、 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能根据病情的变化而随证加减
  • D、 吸收较慢,药效持久,节省药材
  • E、 易于发散,助长药效


  • 65、  金・成无己的哪部著作是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
  • A、 《伤寒明理论・药方论》
  • B、 《医方考》
  • C、 《医方集解》
  • D、 《古今名医方论》


  • 66、  属于小柴胡汤主治证的是?
  • A、 伤寒少阳证
  • B、 寒热互结之痞证
  • C、 少阳湿热
  • D、 水热互结证


  • 6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方剂一词首见于唐代的《梁书・陆襄传》
  • B、 方剂学就是处方学
  • C、 《伤寒杂病论》成书于春秋时期
  • D、 《黄帝内经》中包含有14首方剂


  • 68、  当归四逆汤的组成是?
  • A、 当归、细辛、通草、桂枝、芍药、甘草、大枣
  • B、 当归、细辛、通草、桂枝、芍药、生姜、大枣
  • C、 细辛、通草、桂枝、芍药、生姜、大枣
  • D、 当归、细辛、通草、桂枝、芍药


  • 69、  以病证分类方剂的首推?
  • A、 《黄帝内经》
  • B、 《五十二病方》
  • C、 《伤寒杂病论》
  • D、 《祖剂》
  • E、 《医方集解》


  • 70、  麦门冬汤中配伍粳米、大枣、甘草的意义是?
  • A、 佐金平木
  • B、 培土生金
  • C、 扶土抑木
  • D、 滋水涵木
  • E、 益火补土


  • 71、  具有“发汗祛湿,兼清里热”功用的方剂是?
  • A、 败毒散
  • B、 小青龙汤
  • C、 九味羌活汤
  • D、 新加香薷饮
  • E、 羌活胜湿汤


  • 72、  补中益气汤的君药是?
  • A、 当归
  • B、 黄芪
  • C、 升麻
  • D、 柴胡
  • E、 人参


  • 73、  方剂的组方原则不包括以下哪一项?
  • A、 君臣佐使
  • B、 药味相克
  • C、 药效互补
  • D、 患者年龄


  • 74、  当归四逆汤主治何证?
  • A、 脾胃虚寒证
  • B、 血虚寒厥证
  • C、 血痹
  • D、 心肾阳衰寒厥证


  • 75、  芍药汤与白头翁汤共有的药物是?
  • A、 黄芩
  • B、 黄连、黄芩
  • C、 黄连、黄柏
  • D、 黄芩、大黄
  • E、 黄连


  • 76、  芍药汤主治?
  • A、 湿热痢疾
  • B、 寒湿痢
  • C、 热毒痢疾
  • D、 噤口痢疾
  • E、 阴虚痢疾


  • 77、  桃核承气汤组成中不包括下列哪项?
  • A、 大黄
  • B、 肉桂
  • C、 桂枝
  • D、 芒硝


  • 78、  主治鼻塞声重,语音不出,咳嗽胸闷的代表方剂是?
  • A、 麻黄汤
  • B、 三拗汤
  • C、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 D、 华盖散


  • 79、  症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牙肿,舌红苔黄,脉弦数,宜选用?
  • A、 黄连解毒汤
  • B、 凉膈散
  • C、 龙胆泻肝汤
  • D、 普济消毒饮


  • 80、  大柴胡汤主治何证?
  • A、 少阳证
  • B、 阳明证
  • C、 太阳证
  • D、 少阳阳明合证


  • 81、  清代提出“八法”的医家是?
  • A、 清・汪昂
  • B、 清・程钟龄
  • C、 清・吴鞠通
  • D、 王孟英


  • 82、  下列不属于肾阴不足证的临床表现是?
  • A、 腰膝酸软
  • B、 潮热盗汗
  • C、 耳鸣耳聋
  • D、 手足心热
  • E、 畏寒怕冷


  • 83、  麻杏甘石汤原方中,麻黄与石膏的配伍比例是?
  • A、 1:1
  • B、 2:1
  • C、 1:2
  • D、 3:1
  • E、 1:3


  • 84、  治疗营血虚证的代表方剂是?
  • A、 归脾汤
  • B、 四物汤
  • C、 四君子汤
  • D、 犀角地黄汤
  • E、 补中益气汤


  • 85、  清营汤中具有“透热转气”的药物是?
  • A、 犀角
  • B、 生地黄、元参、麦冬
  • C、 银花、连翘
  • D、 竹叶心、黄连


  • 8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现存医籍中最早记载方剂的专书是《黄帝内经》
  • B、 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是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
  • C、 《圣济总录》载方61739首,是明以前方书的总集
  • D、 《太平圣惠方》是宋代官府药局的成药配本


  • 87、  牡蛎散中不包括下列哪个药物?
  • A、 黄芪
  • B、 桂枝
  • C、 麻黄根
  • D、 浮小麦


  • 88、  患者高热不退,烦闷躁扰,手足抽搐,舌绛而干,脉弦而数,治宜选用?
  • A、 大秦艽汤
  • B、 九味羌活汤
  • C、 羚角钩藤汤
  • D、 镇肝熄风汤


  • 89、  由荆芥、防风、牛蒡子、蝉蜕、苍术、苦参等组成的方剂是?
  • A、 天麻钩藤饮
  • B、 大定风珠
  • C、 消风散
  • D、 小活络丹
  • E、 镇肝熄风汤


  • 90、  偏正头痛或巅顶作痛,恶寒发热,目眩鼻塞,舌苔薄白,脉浮者,治宜选用?
  • A、 九味羌活汤
  • B、 小活络丹
  • C、 大秦艽汤
  • D、 川芎茶调散


  • 91、  治疗阴暑的代表方剂是?
  • A、 六一散
  • B、 香薷散
  • C、 麻黄汤
  • D、 藿香正气散


  • 92、  哪一部专著为《方剂学》的发展和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 A、 《伤寒杂病论》
  • B、 《外台秘要》
  • C、 《普济方》
  • D、 《黄帝内经》


  • 93、  二陈汤主治?
  • A、 风寒咳嗽
  • B、 热痰咳嗽
  • C、 燥痰咳嗽
  • D、 湿痰咳嗽
  • E、 寒饮咳嗽


  • 94、  麻黄细辛附子汤的功用为?
  • A、 助阳解表
  • B、 调和营卫
  • C、 宣肺平喘
  • D、 解肌发表
  • E、 祛风止痛


  • 95、  大戟在十枣汤中的作用是?
  • A、 祛皮里膜外之痰
  • B、 行经隧络脉之水湿
  • C、 泻脏腑之水邪
  • D、 清胸胁伏饮痰癖
  • E、 渗利肾间水气


  • 96、  症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有力,治宜选用?
  • A、 大承气汤
  • B、 清暑益气汤
  • C、 麻杏甘石汤
  • D、 凉膈散
  • E、 白虎汤


  • 97、  麻子仁丸的主治证是?
  • A、 脾约证
  • B、 阳明腑实证
  • C、 寒热互结痞证
  • D、 水肿
  • E、 妇人热入血室证


  • 98、  下列哪一种疾病一般不适用于汗法治疗?
  • A、 外感表证
  • B、 疹出不透
  • C、 疮疡初起里热实证
  • D、 水肿、泄泻、疟疾见表证者


  • 99、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现存医籍中最早记载方剂的专书是《黄帝内经》
  • B、 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是《伤寒杂病论》
  • C、 《太平圣惠方》是宋代官府药局的成药配本
  • D、 《圣济总录》载方61739首,是明以前方书的总集


  • 100、  定喘汤的组成中不包括?
  • A、 苏子
  • B、 生姜
  • C、 半夏
  • D、 白果
  • E、 麻黄


  • 101、  参苓白术散中桔梗的配伍意义是?
  • A、 理气化痰,和胃止呕
  • B、 开宣肺气,培土生金
  • C、 益气健脾止泻
  • D、 行气和胃,醒脾


  • 102、  清暑益气汤主治病证为?
  • A、 阴暑证
  • B、 暑湿证
  • C、 暑热气津两伤证
  • D、 暑热证


  • 103、  小建中汤的君药是?
  • A、 芍药
  • B、 桂枝
  • C、 饴糖
  • D、 炙甘草


  • 104、  实脾散主治何证?
  • A、 阳虚水泛证
  • B、 脾肾阳虚,水气内停的阴水
  • C、 皮水证
  • D、 表虚的风水


  • 105、  藿香正气散主治何证?
  • A、 外寒内饮证
  • B、 外感风寒,里有蕴热证
  • C、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证
  • D、 外感风寒,内伤生冷证


  • 106、  补中益气汤中升麻、柴胡的作用是?
  • A、 火郁发之
  • B、 补中益气
  • C、 升阳举陷
  • D、 清热解毒


  • 107、  “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剂是?
  • A、 参苓白术散
  • B、 补中益气汤
  • C、 四物汤
  • D、 当归补血汤
  • E、 归脾汤


  • 108、  六味地黄丸中君药为?
  • A、 山药
  • B、 山萸肉
  • C、 丹皮
  • D、 泽泻
  • E、 熟地黄


  • 109、  十枣汤原方中规定的服药时间是?
  • A、 平旦服
  • B、 临卧服
  • C、 饭前服
  • D、 不拘时服
  • E、 饭后服


  • 110、  六味地黄丸中“三补”重点补哪个脏腑?
  • A、 肝
  • B、 心
  • C、 脾
  • D、 肺
  • E、 肾


  • 111、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方剂的分类依据?
  • A、 功效
  • B、 病因
  • C、 病位
  • D、 患者性别


  • 112、  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方书是?
  • A、 《太平圣惠方》
  • B、 《普济方》
  • C、 《圣济总录》
  • D、 《外台秘要》
  • E、 《五十二病方》


  • 113、  保和丸主治证中以( )嗳腐厌食,苔厚腻,脉滑为证治要点。
  • A、 恶食呕吐
  • B、 吞酸
  • C、 大便泄泻
  • D、 脘腹胀满
  • E、 食少难消


  • 114、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的组成不包括?
  • A、 桂枝
  • B、 麻黄
  • C、 杏仁
  • D、 甘草
  • E、 石膏


  • 115、  桂枝汤是治疗?
  • A、 外感风寒表虚证的方剂
  • B、 外感风热
  • C、 外感风湿
  • D、 外感风寒
  • E、 外感风寒表实证


  • 116、  八正散的组成药物包括?
  • A、 车前子、淡竹叶
  • B、 瞿麦、山栀子仁
  • C、 石膏、滑石
  • D、 木通、蒲黄
  • E、 白术、泽泻


  • 117、  下列哪一项不是方剂的煎服法?
  • A、 先煎后下
  • B、 文火慢煎
  • C、 饭后服用
  • D、 久煎去渣


  • 118、  大黄牡丹汤主治?
  • A、 肺痈证
  • B、 湿热瘀滞之肠痈初起
  • C、 湿热瘀滞之肠痈中期
  • D、 湿热瘀滞之肠痈后期


  • 119、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八法”内容的是?
  • A、 汗法、吐法
  • B、 下法、清法
  • C、 宣法、通法
  • D、 清法、补法
  • E、 和法、温法


  • 120、  清营汤主治何证?
  • A、 气分热盛证
  • B、 热入营分证
  • C、 热入血分证
  • D、 三焦火毒证


  • 12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现存医籍中最早记载方剂的专书是《黄帝内经》
  • B、 最早的中医理论经典著作是东汉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
  • C、 金·成无己的《伤寒明理论·药方论》是首次依据君臣佐使剖析组方原理的专著
  • D、 《圣济总录》广搜博采,载方61739首,是明以前方书的总集
  • E、 《太平圣惠方》是宋代官府药局的成药配本


  • 122、  归脾汤的组成药物包括?
  • A、 香附
  • B、 木香
  • C、 丁香
  • D、 沉香


  • 123、  体现“少火生气”之义的代表方剂是?
  • A、 六味地黄丸
  • B、 右归丸
  • C、 大补阴丸
  • D、 左归丸
  • E、 肾气丸


  • 124、  治疗阴暑的代表方剂是?
  • A、 六一散
  • B、 香薷散
  • C、 麻黄汤
  • D、 藿香正气散


  • 125、  天王补心丹所涉及的病位是?
  • A、 心肝
  • B、 心肾
  • C、 心脾
  • D、 心肺


  • 126、  六一散中滑石与甘草的比例为?
  • A、 1:6
  • B、 6:1
  • C、 6:2
  • D、 2:6


  • 127、  二陈汤主治?
  • A、 风寒咳嗽
  • B、 热痰咳嗽
  • C、 燥痰咳嗽
  • D、 湿痰咳嗽
  • E、 寒饮咳嗽


  • 128、  温开剂的代表方剂为何?
  • A、 安宫牛黄丸
  • B、 紫雪
  • C、 至宝丹
  • D、 苏合香丸


  • 129、  大柴胡汤主治何证?
  • A、 少阳证
  • B、 阳明证
  • C、 太阳证
  • D、 少阳阳明合证


  • 130、  四逆汤中君药为?
  • A、 干姜
  • B、 附子
  • C、 甘草
  • D、 人参


  • 131、  除哪项外均属于茵陈蒿汤的功用?
  • A、 利湿
  • B、 清热
  • C、 退黄
  • D、 泻下


  • 132、  方剂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不包括?
  • A、 药物的配伍规律
  • B、 疾病的诊断方法
  • C、 方剂的组成原则
  • D、 方剂的临床应用


  • 133、  三仁汤中“三仁”指?
  • A、 杏仁、白蔻仁、薏苡仁
  • B、 杏仁、郁李仁、薏苡仁
  • C、 杏仁、桃仁、薏苡仁
  • D、 杏仁、白蔻仁、郁李仁


  • 微信扫一扫 在线答题 在线出卷 随机出题小程序 闯关答题软件 出题答题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