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的位置: 线上活动  >  在线答题  >  答题题库

政经2十三章

2024-05-29 14:46:58.226.0.45719

政经2十三章 在线考试 答题题目
1、(判断题)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增长不等同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
  • A、正确
  • B、错误


  • 2、(判断题) 我国经济是典型的大国经济,区域发展差距明显,实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 )
  • A、正确
  • B、错误


  • 3、(判断题) 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 )
  • A、正确
  • B、错误


  • 4、(判断题)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城市最为突出。( )
  • A、正确
  • B、错误


  • 5、(判断题)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 )
  • A、正确
  • B、错误


  • 6、(判断题) 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根本性制度。( )
  • A、正确
  • B、错误


  • 7、(判断题) 高质量发展就是从“好不好”转向“质量高或低”的发展。( )
  • A、正确
  • B、错误


  • 8、(判断题) 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 A、正确
  • B、错误


  • 9、(判断题)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论断。( )
  • A、正确
  • B、错误


  • 10、(判断题)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
  • A、正确
  • B、错误


  • 11、(多选题) 党的十八大指出,基本建成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后,我国相继推出重大国家战略,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战略:( )。
  • A、京津冀协同发展
  • B、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 C、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 D、长江经济带


  • 12、(多选题) 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
  • A、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
  • B、坚持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和组织保证
  • C、坚持精准扶贫方略,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根源
  • D、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 E、坚持弘扬和衷共济、团结互助美德,营造全社会扶危济困的浓厚氛围


  • 13、(多选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把握以下基本原则( )。
  • A、坚持党管农村
  • B、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 C、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 D、坚持乡村全面振兴
  • E、坚持城乡融合发展


  • 14、(多选题)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如下几对关系( )。
  • A、国内与国际
  • B、人与人
  • C、人与社会
  • D、人与自然
  • E、政府与市场


  • 15、(多选题) 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发展的基本要求包括( )。
  • A、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 B、加强军民融合发展法治建设
  • C、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 D、准确把握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任务
  • E、共同发展


  • 16、(多选题) 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把握以下基本要求( )。
  • A、加强规划引导,逐步提升城镇化水平
  • B、因地制宜发展城市群,促进城镇协调发展
  • C、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承载能力
  • D、大力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水和能源,加快建设节约型城镇
  • E、坚持深化改革,为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 17、(多选题)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从多方面健全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抓紧实施有关政策措施,具体包括( )。
  • A、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和要素市场
  • B、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 C、改革土地管理制度
  • D、完善能源消费双控制度
  • E、全面建立生态补偿制度、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 18、(判断题) 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主要矛盾已转化成结构性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
  • A、正确
  • B、错误


  • 19、(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生产力布局十分不平衡,工业主要集聚在西部地区。( )
  • A、正确
  • B、错误


  • 20、(判断题)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 )
  • A、正确
  • B、错误


  • 21、(判断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
  • A、正确
  • B、错误


  • 22、(判断题)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 )
  • A、正确
  • B、错误


  • 23、(判断题) 军民融合发展是指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相互支撑、相互补充、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
  • A、正确
  • B、错误


  • 24、(判断题) 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 )
  • A、正确
  • B、错误


  • 25、(判断题)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
  • A、正确
  • B、错误


  • 26、(判断题)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发挥中国的制度优势,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
  • A、正确
  • B、错误


  • 27、(多选题)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 A、建设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 B、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 C、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
  • D、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
  • E、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


  • 28、(判断题) 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 )
  • A、正确
  • B、错误


  • 29、(判断题) 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坚持开放合作的双循环,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 )
  • A、正确
  • B、错误


  • 30、(判断题) 只要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就能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 A、正确
  • B、错误


  • 31、(判断题) 可持续发展观强调控制人口、保护环境和资源永续利用,发展不再是核心。( )
  • A、正确
  • B、错误


  • 32、(判断题) 可持续发展观是指追求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
  • A、正确
  • B、错误


  • 33、(判断题) 城镇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 )
  • A、正确
  • B、错误


  • 34、(判断题)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要坚持按照统筹城乡、布局合理、节约土地、功能完善、以大带小的原则,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
  • A、正确
  • B、错误


  • 35、 ( )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A、发展
  • B、协调
  • C、创新
  • D、开放


  • 36、 党的十八大指出,基本建成(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 A、维持区域差距在合理水平
  • B、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 C、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 D、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体制机制


  • 37、 ( )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
  • A、党的十八大
  • B、党的十九大
  • C、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 D、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38、 现阶段我国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是( )。
  • A、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 B、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 C、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 D、全面深化改革


  • 39、 从宏观经济循环看,高质量发展应该( )。
  • A、供求在更高水平上的平衡
  • B、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顺畅贯通
  • C、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效率、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
  • D、实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通畅


  • 40、 从供给和需求的关系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表现为( )。
  • A、供求在更高水平上的平衡
  • B、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顺畅贯通
  • C、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本效率、 土地效率、资源效率、环境效率
  • D、充分反映各自按市场评价的贡献


  • 41、 “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符合这一描述的是( )。
  • A、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 B、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观
  • C、高质量发展
  • D、单纯经济增长观


  • 42、 ( )主要关注经济总量的增长,研究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和经济增长阶段,认为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有资本、技术和人力资本。
  • A、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
  • B、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观
  • C、可持续发展观
  • D、单纯经济增长观


  • 43、 以下关于城镇化的表现,错误的是( )。
  • A、形成一批人口百万以上的特大城市
  • B、人口由广大农村地区向城镇地区集聚,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
  • C、经济活动由农村地区向城镇地区集聚,城镇新创造的财富占全社会新创造财富的比重上升
  • D、城镇生活方式向农村地区扩散


  • 44、 列宁提出,工人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最主要、最根本的任务,就是( )。
  • A、促进经济增长
  • B、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C、要大幅度地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创造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
  • D、实现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循环通畅


  • 45、 在( )上乡村振兴战略被提出。
  • A、党的十八大
  • B、党的十九大
  • C、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 D、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46、 符合“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的过程,从统计数据看,即工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这一描述的是( )。
  • A、工业化
  • B、新型工业化
  • C、工业化道路
  • D、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 47、 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会议是( )。
  • A、党的十八大
  • B、党的十九大
  • C、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
  • D、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48、 经济学中符合“生产人类社会赖以存续发展的物品和服务的活动统称”的描述是( )。
  • A、生产力
  • B、生活关系
  • C、生产服务
  • D、实体经济


  • 49、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是( )。
  • A、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 B、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 C、进入新常态
  • D、全面深化改革


  • 50、 江泽民提出,( )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 A、发展
  • B、协调
  • C、创新
  • D、开放


  • 51、 经济学中符合“不仅包括一个国家( )在一定时期内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而且包括经济结构优化、经济效益提高、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等内容”的描述是( )。
  • A、经济增长
  • B、经济发展
  • C、国民生产总值
  • D、国内生产净值


  • 52、 经济学中用以表示“一个国家( )在一定时期内经济规模在数量上的扩大”的经济学基本术语是( )
  • A、经济增长
  • B、经济发展
  • C、国民生产总值
  • D、国内生产净值


  • 53、 “立足基本国情和农业发展阶段,遵循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按照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要求,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符合上述描述的是( )。
  • A、中国农业化道路
  • B、农业化
  • C、乡村振兴
  • D、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 54、 包含“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这一内容的是中国的( )。
  • A、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 B、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 C、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 D、中国特色创新道路


  • 55、(多选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深刻回答了社会主义条件下( )的重大问题,赋予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以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
  • A、什么是发展
  • B、为什么发展
  • C、怎么样发展
  • D、什么是社会主义
  • E、怎样发展社会主义


  • 56、(多选题) 习近平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贯彻( )的新发展理念。
  • A、创新
  • B、协调
  • C、绿色
  • D、开放
  • E、共享


  • 57、(多选题) 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从本质上看,就是指经济向( )的阶段演化,也是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演进。
  • A、形态更高级
  • B、分工更优化
  • C、结构更合理
  • D、增速逐渐放缓
  • E、更加注重质量


  • 58、(多选题)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的要求是( )八字方针。
  • A、协调
  • B、增强
  • C、巩固
  • D、畅通
  • E、提升


  • 59、(多选题) 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必须( )。
  • A、大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实体经济集聚
  • B、政策措施向实体经济倾斜
  • C、大力提高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 D、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 E、工作力量向实体经济加强


  • 60、(多选题)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意义在于( )。
  • A、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 B、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
  • C、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
  • D、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
  • E、应对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措施


  • 61、(多选题)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 )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 A、环境污染少
  • B、科技含量高
  • C、经济效益好
  • D、资源消耗低
  • E、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 62、(多选题) “十五”时期,国家重点实施了( )等战略。
  • A、东北振兴
  • B、推进西部大开发
  • C、加快中部地区发展
  • D、提高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
  • E、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 63、(多选题) 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 A、尊重客观规律
  • B、发挥比较优势
  • C、完善空间治理
  • D、保障民生底线
  • E、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


  • 64、(多选题) 我国区域发展形势总体是好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情况,主要包括( )。
  • A、东部地区发展过慢
  • B、中西部地区发展过快
  • C、区域经济发展分化态势明显
  • D、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突出
  • E、部分区域发展面临较大困难


  • 65、(多选题) 以下关于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基本内涵,说法正确的是( )。
  • A、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 B、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C、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 D、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培育创新型科技人才,努力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


  • 66、(多选题)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基本要求有( )。
  • A、坚持创新驱动
  • B、坚持城乡融合
  • C、坚持节约资源、循环利用
  • D、坚持内外协调
  • E、坚持以人为本


  • 67、(多选题)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要点在于( )。
  • A、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
  • B、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健全现代流通体系
  • C、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关系
  • D、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
  • E、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


  • 微信扫一扫 在线答题 在线出卷 随机出题小程序 闯关答题软件 出题答题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