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的位置: 线上活动  >  在线答题  >  答题题库

武器使用理论知识考核

2022-09-13 20:30:28.226.0.6288

武器使用理论知识考核 在线考试 答题题目
满分100分,共50道单选题,每题2分。90分以上(含90分)为合格。
1、 人民警察判明有( )的紧急情形,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 A、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
  • B、实施凶杀、劫持人质等暴力行为,危及公民生命安全的
  • C、拐卖妇女儿童
  • D、聚众赌博


  • 2、 人民警察判断可能发生暴力犯罪行为的,应当及时进行持枪戒备,采取相应的戒备状态,并将枪口指向( )。
  • A、犯罪嫌疑人
  • B、安全方向
  • C、朝上45度角方向


  • 3、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建立由( )部门牵头,纪委监察、法制部门参加的调查处理机制,负责会同有关警种对人民警察使用枪支案事件进行调查处理。
  • A、督察部门
  • B、政工部门
  • C、治安部门


  • 4、 对处于群众聚集场所的犯罪分子使用武器的前提是( )。
  • A、能够确保不伤及他人的
  • B、具备有利地形等条件的
  • C、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发生严重危害后果的
  • D、不使用武器予以制止,将会使犯罪分子逃离的


  •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所称武器,是指人民警察按照规定装备的( )、弹药等致命性警用武器。
  • A、警棍
  • B、特种防暴枪
  • C、枪支
  • D、高压水枪


  • 6、 佩戴枪支跨地市级、省级区域执行公务时应当分别经所属地市级、省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并按照规定携带相应证件,以下不属于哪项按照规定应携带的证件。( )
  • A、警察证
  • B、持枪证
  • C、枪证
  • D、身份证


  • 7、 人民警察遇有下列情形的,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
  • A、犯罪分子停止实施犯罪,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
  • B、犯罪分子有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
  • C、犯罪分子携带枪支拘捕、逃跑的
  • D、犯罪分子以暴力方法抗拒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履行职责或者暴力袭击人民警察,危及人民警察生命安全的


  • 8、 人民警察依法使用枪支行为受法律保护。因合法使用枪支造成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 )法律责任。
  • A、承担部分
  • B、不承担
  • C、承担全部
  • D、以上选项均不对


  • 9、 人民警察使用枪支后,所属公安机关应当及时对其进行心理辅导,缓解心理压力。在人民警察接受调查期间,应当暂停其( )。
  • A、使用枪支
  • B、持枪资格
  • C、佩戴枪支


  • 10、 各级公安机关及其所属配枪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是公务用枪管理工作( ),应当依法依规履行公务用枪管理责任,落实公务用枪管理制度。
  • A、主要责任人
  • B、第一责任人
  • C、全部责任人


  • 11、 下列哪些情况经警告无效后可以使用武器:( )
  • A、青年张三等人因口角与王五等人发生扭打,在双方用拳头互殴过程中,造成多人表皮出血,110民警到场后口头制止不了
  • B、张某正用菜刀砍李某
  • C、李某溜入一居民住宅行窃,被户主发现后,用木棒打伤户主逃跑
  • D、王某持刀抢劫一路人


  • 12、 人民警察违法使用警械、武器,造成不应有的人员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对受到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人员,由该人民警察所属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给予( )。
  • A、补偿
  • B、赔偿
  • C、追偿
  • D、以上选项均可


  • 13、 各级公安机关配枪部门应当对配枪民警进行经常性法制安全教育,了解掌握思想动态、( )。
  • A、现实表现
  • B、家庭矛盾
  • C、心理状况


  • 14、 人民警察在使用警械和武器前应当命令在场无关人员躲避,这是( )。
  • A、没有法律依据的
  • B、无关紧要的
  • C、人民警察自行决定的
  • D、法定义务和程序


  • 15、 各级公安机关不得擅自将所属配枪部门自行保管的枪支上收统一集中保管,确因工作需要上收的,应当报经( )公安机关同意。
  • A、局领导
  • B、本级
  • C、上一级


  • 16、 下列对人民警察使用武器说法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
  • A、能使用警械制止的,就不能使用武器
  • B、使用武器前应当命令在场无关人员躲避
  • C、使用武器应尽量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 D、使用武器未造成人员伤亡的,可以不向所属机关书面报告


  • 17、 下列情形中,人民警察不得使用武器的是( )。
  • A、涉嫌故意杀人的犯罪分子拒捕逃入农田
  • B、涉嫌抢劫罪的犯罪分子在群众聚集的闹市区中逃逸
  • C、怀孕妇女持枪进行暴力恐怖袭击,正在杀害群众
  • D、犯罪分子冲击看守所劫夺在押嫌犯


  • 18、 某区发生一起持枪杀人案,犯罪嫌疑人骑一辆红色摩托车逃窜,该区民警立即在该犯罪嫌疑人逃窜方向的必经路口设卡堵截,半小时后一辆红色摩托车突然加速冲卡,但由于戴有头盔无法辨别是否为犯罪嫌疑人,这时民警( )。
  • A、可以直接开枪击打非要害部位
  • B、不能开枪
  • C、可以直接开枪击打要害部位
  • D、可以开枪打车轮胎


  • 19、 配枪民警每人年度实弹射击训练用手枪弹数量,不得少于100发。配枪民警个人保管枪支的审批时限,一次不得超过( )天。
  • A、10
  • B、20
  • C、30


  • 20、 各级公安机关开展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训练时,应当加强法律政策、敌情观念、心理行为、( )及枪支分解结合的教育训练。
  • A、枪械知识
  • B、射击要领
  • C、战术动作


  • 21、 人民警察依照规定使用武器,应当以( )为限度。
  • A、实际情况需要
  • B、不致违法犯罪行为人伤残
  • C、足以保障人民警察的人身安全
  • D、制止违法犯罪行为


  • 22、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鼓励民警依法规范使用枪支,建立健全( ),切实维护配枪民警合法权益。
  • A、免责机制
  • B、容错机制
  • C、免责及容错机制
  • D、以上选项均不对


  • 23、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的原则( )。
  • A、制止违法犯罪行为
  • B、尽量减少人员伤亡
  • C、预防违法犯罪行为
  • D、尽量减少财产损失


  • 24、 各级公安机关应当采用科技信息化手段,提升公务用枪的( )和服务保障实战的能力与水平。
  • A、动态监督管理
  • B、日常监督管理
  • C、实时监督管理


  • 25、 发生枪支丢失、被盗抢或者其他事故的,应当立即向所属配枪单位和( )报告,并迅速组织寻找,严禁迟报、瞒报。
  • A、事发地县级公安机关
  • B、事发地市级公安机关
  • C、事发地县级人民检察院
  • D、事发地市级人民检察院


  • 26、 七七式手枪弹夹弹夹最多可压( )子弹。
  • A、7发
  • B、6发
  • C、15发
  • D、16发


  • 27、 以下不属于安全用枪基本原则的是( )。
  • A、将所有拿在手中的枪支均视为已上膛的实弹枪支
  • B、枪口应指向安全方向
  • C、除非决定射击,否则手指不要搭在扳机上
  • D、射击时一定要佩戴耳(罩)塞


  • 28、 ( )部门负责公务用枪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工作,指导配枪部门公务用枪日常管理工作,审核配备公务用枪限额,组织加载电子枪证、制作持枪证,电子枪证年度审验,组织销毁报废公务用枪,维护《全国枪支管理信息系统》。
  • A、警务督察
  • B、纪检监察
  • C、刑事侦查
  • D、治安管理


  • 29、 集中储存保管的枪支,应当按月维护、保养。个人保管的枪支,应当根据使用情况( )维护、保养。实弹射击后或者被水侵蚀的枪支,应当及时保养。
  • A、定期
  • B、经常
  • C、随时


  • 30、 公安机关在接到使用枪支的人民警察所属部门报告后,应当视情指派( )进行调查;对鸣枪警告、开枪射击的,应当及时进行调查验证并形成卷宗。
  • A、纪委监察部门
  • B、警务督察部门
  • C、政工部门


  • 31、 枪支管理基本制度是国家枪支管理法律的( ),是国家对枪支管理的基本原则。
  • A、中心
  • B、重点
  • C、灵魂
  • D、基础


  • 32、 《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操作细则》中规定,对现有超范围、超标准配备的公务用枪,交由( )部门收回,并报同级治安部门备案。
  • A、同级督察
  • B、上级警务保障(装备财务)
  • C、上级督察
  • D、同级警务保障(装备财务)


  • 33、 “三铁一器”指铁门、铁窗,( )和警报器。
  • A、铁箱
  • B、铁栅栏
  • C、铁锁
  • D、铁柜


  • 34、 1977年式7.62mm手枪,简称77式手枪,配用1964年式7.62mm手枪弹,主要用于杀伤( )以内的生动目标。
  • A、50米
  • B、30米
  • C、60米
  • D、80米


  • 35、 验枪时,严禁枪口对人,在验枪过程中食指( )放在扳机护圈内。
  • A、应当
  • B、不得
  • C、必须
  • D、可以


  • 36、 人民警察发现实施暴力犯罪的人为( ),不得使用武器,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
  • A、怀孕妇女、儿童
  • B、精神障碍人员
  • C、残疾人员
  • D、外国人


  • 37、 人民警察按照规定使用武器,来不及( )或者警告后可能导致更为严重后果的,可以直接使用武器。
  • A、请示
  • B、出示证件
  • C、警告
  • D、报告


  • 38、 人民警察在执行( )任务时,应当佩戴枪支。
  • A、检查旅馆业治安防范
  • B、押送犯罪嫌疑人
  • C、检查涉爆单位治安防范
  • D、户籍政策宣传


  • 39、 人民警察在现场处置犯罪行为人准备实施或者正在实施暴力犯罪行为,经口头警告无效的,可以视情向天空等安全方向鸣枪警告。来不及口头警告的,可以( )。
  • A、直接鸣枪警告
  • B、直接发射催泪弹
  • C、直接发射橡胶弹
  • D、直接向犯罪行为人射击


  • 40、 在配枪岗位工作( )时间以上的才具有配枪资格。
  • A、3个月
  • B、半年
  • C、一年
  • D、两年


  • 41、 枪支被盗、被抢或者丢失,不及时报告,未构成犯罪的个人或者单位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责任人员应受到( )处罚。
  • A、15日以下行政拘留
  • B、警告或者15日以下行政拘留
  • C、警告或者15日以下行政拘留,可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
  • D、15日以下行政拘留,可并处5000元以下罚款


  • 42、 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配枪民警应当遵守以下的规定。( )
  • A、妥善保管持枪证
  • B、领取、交还枪支时进行登记、报告
  • C、领取、交还或者交接枪支时进行验枪
  • D、可以自行维修枪支或者更换枪支零部件


  • 43、 人民警察可以鸣枪警告、开枪射击的情形有:( )
  • A、发现实施犯罪的人为怀孕妇女、儿童的,但是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暴力犯罪的除外;
  • B、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的场所或者存放大量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等危险物品的场所,开枪射击可能造成严重危害后果的。但是不使用枪支予以制止,将发生更为严重危害后果的除外;
  • C、驾驶机动车辆冲击警方设置的警戒线的;
  • D、正在实施盗窃、诈骗等非暴力犯罪以及实施上述犯罪后拒捕、逃跑的。


  • 44、 人民警察应对犯罪行为人准备实施暴力犯罪行为时下列哪些做法是不正确的。( )
  • A、立即出枪警示,迅速表明人民警察身份,并命令在场无关人员躲避;
  • B、命令犯罪行为人立即停止实施暴力犯罪行为,并口头警告其拒不服从命令的后果;
  • C、将枪口指向犯罪行为人,且保持一定距离;
  • D、子弹上膛,关闭保险,抠压枪支扳机的手指置于扳机护圈外


  • 45、 人民警察遇到( )情形,可以鸣枪警告、开枪射击。
  • A、犯罪分子正在实施盗窃
  • B、犯罪分子携带爆炸物拒捕
  • C、犯罪分子处于群众聚集场所
  • D、犯罪分子正在实施诈骗


  • 46、 人民警察使用枪支造成犯罪行为人或者其他人员伤亡的,应当及时保护现场、( ),防止证据灭失。
  • A、封存所使用枪支
  • B、破坏现场
  • C、抢救伤员
  • D、疏散周围群众


  • 47、 以下情形不属于所属配枪部门主要负责人决定暂时停止配枪民警配枪资格,收回持枪证的情形( )。
  • A、未通过年度实弹射击考核
  • B、未通过年度法律政策考试
  • C、家庭存在重大变故
  • D、休假


  • 48、 ( ),人民警察应当立即停止使用武器。
  • A、犯罪分子逃人人群中
  • B、犯罪分子已经受伤
  • C、犯罪分子服从人民警察命令的
  • D、犯罪分子失去继续实施犯罪能力的


  • 49、 对违反《公安机关人民察佩带使用枪支规范》佩带使用枪支人民警察,不需要实施的处罚有( )
  • A、停止执行职务、禁闭
  • B、纪律处分
  • C、治安处罚
  • D、追究刑事责任


  • 50、 枪支管理制度应具备依法要素、( )、全面要素和操作要素。
  • A、基本要素
  • B、依法要素
  • C、责任要素
  • D、合格要素


  • 微信扫一扫 在线答题 在线出卷 随机出题小程序 闯关答题软件 出题答题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