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的位置: 线上活动  >  在线答题  >  答题题库

涉密选择题

2022-08-31 09:59:07.226.0.5680

涉密选择题 在线考试 答题题目
1、 1.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 A、A.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 B、B.依照法定程序确定
  • C、C.按照领导的意图确定


  • 2、 3.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
  • A、A.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 B、B.便利各项工作的开展
  • C、C.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 3、 31.设有机要文件交换站的城市,在市内传递()涉密载体,可以通过机要交换站进行。
  • A、A.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
  • B、B.机密级、秘密级
  • C、C.机密级
  • D、D.秘密级


  • 4、 13.某领导外出时提包被窃,找回后发现包内钱物丢失,涉密文件完整无缺。这一事件()。
  • A、A.属于泄密事件
  • B、B.在证明文件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时,按泄密事件处理
  • C、C.在不能证明文件未被不应知悉者知悉时,按泄密事件处理


  • 5、 32.摘录、引用国家秘密内容形成的涉密载体,应()。
  • A、A.按新生成密件管理,重新确定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 B、B.按原件密级、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管理
  • C、C.按秘密级密件管理
  • D、D.按机密级密件管理


  • 6、 33.管理绝密级涉密载体,未经原定密机关、单位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
  • A、A.也可复制、摘抄
  • B、B.可适度摘抄
  • C、C.不得复制、摘抄
  • D、D.只能复制一份


  • 7、 34.某商业银行支行原行长李某因工作调动,按要求对文件、资料进行清理,李某应该()
  • A、A.只将“红头文件”整理归档即可
  • B、B.将个人使用和管理的涉密载体全部清理,退还原工作单位
  • C、C.整理后的各类资料可以与报纸一起出售
  • D、D.将个人使用和管理的各类载体全部清理,退还原工作


  • 8、 35.涉密计算机可以使用()。
  • A、A.无线网卡
  • B、B.无线键盘
  • C、C.打印机
  • D、D.蓝牙传输器


  • 9、 36.涉密人员不得在手机中存储()的工作单位、职务等敏感信息,不得启用手机的远程数据同步功能。
  • A、A.一般涉密人员
  • B、B.重要涉密人员
  • C、C.核心涉密人员
  • D、D.各级涉密人员


  • 10、 37.机关、单位确定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属于()。
  • A、A.自愿行为
  • B、B.法定义务
  • C、C.社会义务
  • D、D.自主活动


  • 11、 38.涉密视频会议系统应当按照()有关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
  • A、A.涉密通信及办公自动化设备
  • B、B.涉密移动存储介质
  • C、C.涉密网络
  • D、D.内部网络


  • 12、 39.保密法第()条规定了定密不当的法律责任,对应当定密的事项不定密,或者对不应当定密的事项定密,造成()的,应承担法律责任。
  • A、A.四十九 不良影响
  • B、B.四十八 国家秘密失去保护
  • C、C.四十八 较大负面影响
  • D、D.四十九 严重后果


  • 13、 40.涉及国家秘密的信息系统,不得直接或间接地与互联网或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连接,()。
  • A、A.可以实行逻辑隔离
  • B、B.必须实行物理隔离
  • C、C.使用隔离设备隔离
  • D、D.但不需要隔离


  • 14、(多选题) 41.将手机带入涉密场所,存在()等泄密隐患。
  • A、A.暴露涉密目标
  • B、B.通话被窃听
  • C、C.周围的声音信息被窃听
  • D、D.涉密文件被窃取


  • 15、(多选题) 42.国家秘密信息不得通过()传递。
  • A、A.手机短信
  • B、B.互联网电子邮件
  • C、C.邮政快递
  • D、D.普通传真机


  • 16、(多选题) 43.干部李某为方便加班,用个人U盘从单位涉密计算机中拷贝大量涉密文件带回家,接入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并进行处理,致使U盘中的涉密文件被窃取。李某()行为违反了保密规定。
  • A、A.使用个人u盘拷贝涉密文件
  • B、B.将存有涉密信息的u盘带回家
  • C、C.将存有涉密信息的u盘接入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
  • D、D.在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上处理涉密信息


  • 17、(多选题) 44.确因工作需要,从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上将所需数据复制到涉密计算机及其网络,采取以下()方式符合保密要求。
  • A、A.使用u盘
  • B、B.使用移动硬盘
  • C、C.使用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批准的信息单向导入设备
  • D、D.使用一次性刻录光盘


  • 18、(多选题) 45.保密法规定了涉密人员的基本条件,包括()。
  • A、A.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
  • B、B.品行端正、忠诚可靠、作风正派,责任心强
  • C、C.掌握保密业务知识和技能
  • D、D.掌握基本法律知识


  • 19、(多选题) 46.新保密法规定,()可以确定绝密级国家秘密。
  • A、A.中央国家机关
  • B、B.省级机关
  • C、C.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授权的机关、单位
  • D、D.设区的市、自治州


  • 20、(多选题) 47.国家秘密载体的管理包括()环节。
  • A、A.制作、收发
  • B、B.传递,使用
  • C、C.复制、保存
  • D、D.维修、销毁


  • 21、(多选题) 48.个人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无法按国家保密规定进行管理,往往(),用来存储、处理涉密信息,泄密风险很大。
  • A、A.连接互联网
  • B、B.内存较小
  • C、C.可能感染计算机病毒
  • D、D.被植入“木马”窃密程序


  • 22、(多选题) 49.保密法规定,机关、单位应将()国家秘密载体的专门场所确定为保密要害部位。
  • A、A.集中销毁
  • B、B.集中制作
  • C、C.集中存放
  • D、D.集中保管


  • 23、(多选题) 50.密级鉴定是指对有关事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以及属于何种密级进行鉴别和认定,其内容包括涉及国家秘密事项的()等。
  • A、A.真伪
  • B、D.密级
  • C、C.保密期限
  • D、D.是否解密


  • 24、 2.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 A、A.国家公务员
  • B、B.共产党员
  • C、C.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


  • 25、 9.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管理应实行()制,由单位主管领导负责本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保密工作,并指定有关机构和人员具体承办。
  • A、A.分工负责
  • B、B.单位负责
  • C、C.领导负责


  • 26、 18.违反国家规定,对涉密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或者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操作,后果严重的,构成()
  • A、A.非法入侵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 B、B.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 C、C.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 D、D.删除、修改、增加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和应用程序罪


  • 27、 4.机关、单位对所产生的国家秘密事项,应当按照()确定密级,同时确定保密期限和知悉范围。
  • A、A.保密法实施办法
  • B、B.保密规章制度
  • C、C.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的规定


  • 28、 5.一份文件为机密级,保密期限是10年,应当标注为()
  • A、A.机密10年
  • B、B.机密★
  • C、C.机密★10年


  • 29、 6.某文件标注“绝密★”,表示该文件保密期限为()
  • A、A.30年
  • B、B.20年
  • C、C.长期


  • 30、 8.重要涉密部门的人员选配,应当坚持()的原则,并定期进行考核,不适合的应及时调整。
  • A、A.谁选配谁负责
  • B、B.先审后用
  • C、C.先选后训


  • 31、 10.保密法规定,“涉密信息系统”的全称是()
  • A、A.存储、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 B、B.处理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 C、C.存储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 D、D.存储、传递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 32、 11.存储国家秘密信息的U盘只能在()计算机上使用。
  • A、A.本单位同一密级或更高密级的涉密
  • B、B.本单位同一密级的涉密
  • C、C.办公用内部


  • 33、 12.存储过国家秘密的信息介质可以()密级使用。
  • A、A.提高
  • B、B.降低
  • C、C.解除


  • 34、 14.属于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或其他物品下落不明的,自发现之日起,绝密、机密级或秘密级分别在()内查无下落的,应当按泄密事件处理。
  • A、A.10日,60日
  • B、B.15日,60日
  • C、C.10日,30日


  • 35、 15.发生泄密事件的机关、单位,应当在发现后的()小时内,书面向有关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 A、A.12
  • B、B.24
  • C、C.48


  • 36、 16.任何情况下,不得向境外传递()秘密载体
  • A、A.秘密级、机密级、绝密级
  • B、B.秘密级、机密级
  • C、C.绝密级
  • D、D.机密级、绝密级


  • 37、 17.绝密级国家秘密技术在保密期限内()申请专利或者保密专利
  • A、A.可以
  • B、B.不得
  • C、C.暂缓


  • 38、 30.秘密级计算机,身份鉴别口令的更新周期为()
  • A、A.3天
  • B、B.7天
  • C、C.30天
  • D、D.60天


  • 39、 19.确定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应当遵循的原则是
  • A、A.最小化的原则
  • B、B.最大化的原则
  • C、C.适当兼顾的原则
  • D、D.保密与效益平衡的原则


  • 40、 20.符合国家保密要求的涉密计算机用户身份鉴别成功后,空闲操作时间通常(),超过这一规定值,应当重新进行身份鉴别
  • A、A.不超过1分钟
  • B、B.不超过3分钟
  • C、C.不超过5分钟
  • D、D.不超过10分钟


  • 41、 21.某单位新购置了一批带有无线互联功能的笔记本电脑,准备作为涉密便携式计算机使用,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A.将便携式计算机确定涉密等级并粘贴密级标志后,作为涉密计算机使用
  • B、B.在操柞系统的“设备管理器中”将无线网卡禁用
  • C、C.从便携式计算机的BIOS设置中关闭无线网卡功能
  • D、D.拆除具有无线互联功能的硬件模块


  • 42、 22.确定知悉范围的基本原则是()
  • A、A.实际需要原则和最小化原则
  • B、B.级别需要原则和可控化原则
  • C、C.工作需要原则和最小化原则
  • D、D.工作需要原则和可控化原则


  • 43、 23.定密工作程序为:由()对照保密事项范围提出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的具体意见,再由()审核批准并承担()
  • A、A.承办人,定密责任人,法律责任
  • B、B.定密责任人,领导行政,责任
  • C、C.承办人,领导,法律责任
  • D、D.承办人,定密责任人,行政责任


  • 44、 24.发生泄密事件应当迅速查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并报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和上级领导机关
  • A、A.主要、次要责任者和被泄露国家秘密的密级、事件的主要情节
  • B、B.被泄露国家秘密的内容和密级、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危害、事件的主要情节和有关责任者
  • C、C.被泄露国家秘密的内容和密级、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事件属于什么性质


  • 45、 25.向境外组织、机构人员泄露绝密级国家秘密的泄密案件,由()组织或参与查处
  • A、A.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 B、B.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 C、C.中央国家机关保密部门


  • 46、 26.涉密信息处理场所应当定期或者根据需要进行()检查。
  • A、A.安全性能防护技术
  • B、B.保密技术
  • C、C.不定期
  • D、D.保密管理


  • 47、 27.集中存储、处理工作秘密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参照()信息系统和信息设备管理
  • A、A.绝密级
  • B、B.机密级
  • C、C.秘密级
  • D、D.普通


  • 48、 28.按照保密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国家秘密的变更指()的变更
  • A、A.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
  • B、B.密级、保密期限,涉密内容
  • C、C.保密期限、知悉范围
  • D、D.密级、保密期限、知悉范围、涉密内容


  • 49、 29.按照保密法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机关、单位应将涉及()确定为“保密要害部门”
  • A、A.绝密级、机密级或较多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
  • B、B.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
  • C、C.绝密级或者较多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
  • D、D.较多绝密级、机密级、秘密级国家秘密的机构


  • 微信扫一扫 在线答题 在线出卷 随机出题小程序 闯关答题软件 出题答题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