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的位置: 线上活动  >  在线答题  >  答题题库

知识竞赛

2025-05-12 11:15:21.226.0.63433

知识竞赛 在线考试 答题题目
1、 桩基、支护结构施工前应进行工艺性试验确定施工技术( )。
  • A、指标
  • B、方案
  • C、参数
  • D、性能


  • 2、 混凝土结构蓄水类工程完工后,应进行水池( )蓄水试验,蓄水时间不应少于24h。
  • A、闭水
  • B、灌水
  • C、半池
  • D、满池


  • 3、 边坡高度大于30m的岩石边坡和边坡高度大于15m的土质边坡, 土、岩混合及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的边坡应进行( )。
  • A、方案审查
  • B、结构设计
  • C、设计论证
  • D、专项论证


  • 4、 使用无人机等飞行器进行低空航摄,应符合下列规定:1、无人机等飞行器应安全可靠。2、飞行器飞行必须执行低空空域管理规定。3、必须制定飞行器( )的应急预案,并应能针对应急事件立即启动实施。
  • A、失控
  • B、坠落
  • C、偏离
  • D、撞击


  • 5、 测量项目承担方应实行过程检查和最终检查的( )检查制度。最终检查不合格的,成果不得交付和验收。
  • A、自检
  • B、互检
  • C、二级
  • D、三级


  • 6、 在无障碍通道上不应使用( )门。
  • A、旋转
  • B、手动
  • C、自动
  • D、平开


  • 7、 施工现场围挡应采用可循环、可拆卸、标准化的定型材料,且高度不得低于( )m。
  • A、1.2
  • B、1.5
  • C、1.8
  • D、2.0


  • 8、 消防设施的安装过程应进行质量控制,每道工序结束后应进行质量检查。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进行验收;其他工程在施工完成后,应对其安装质量、系统与设备的( )进行检查、测试。
  • A、功能
  • B、性能
  • C、强度
  • D、刚度


  • 9、 施工期间的垂直度及倾斜监测应符合下列规定:1、监测频率应根据倾斜速率每一个月至三个月观测( )次;当监测对象因场地大量堆载或卸载、降雨长期积水等导致倾斜速度加快时,应提高监测频率。
  • A、4
  • B、3
  • C、2
  • D、1


  • 10、 组合结构及构件的安全等级不应低于( )。当组合结构与构件的安全等级不一致时,应在设计文件中明确标明。
  • A、一级
  • B、二级
  • C、三级
  • D、四级


  • 11、 型钢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筒中筒结构等筒体结构,外框架、外框筒应具有足够刚度,确保结构具有明显的( )抗侧力体系特征。
  • A、加强
  • B、有效
  • C、双重
  • D、侧向


  • 12、 混凝土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及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 )偏差。应对涉及混凝土结构安全的代表性部位进行实体质量检验。
  • A、重量
  • B、尺寸
  • C、外观
  • D、轴线


  • 13、 太阳能集热器和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安装方位角和倾角应对照设计要求进行核查,安装误差应在±( )以内。
  • A、1°
  • B、2°
  • C、3°
  • D、4°


  • 14、 下列工业建筑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的是( )。
  • A、建筑高度大于40m的高层厂房
  • B、建筑高度大于30m的高层丙类仓库
  • C、Ι类飞机库
  • D、储存可燃液体的单层丙类仓库


  • 15、 工程测量所用仪器设备和软件系统应符合下列规定:1、需计量检定的仪器设备,应按有关技术标准规定进行检定,并应在检定的有效期内使用。2、仪器设备应进行校准或检验。当仪器设备发生异常时,应停止测量。3、软件系统应通过测评或试验( )。
  • A、验证
  • B、检测
  • C、鉴定
  • D、检验


  • 16、 当主体结构抗震鉴定发现建筑的平立面、质量、刚度分区或墙体抗侧力构件的布置在平面内明显不对称时,应进行地震( )不利影响的分析。
  • A、薄弱环节
  • B、扭转效应
  • C、刚度突变
  • D、丧失功能


  • 17、 防水材料及配套辅助材料进场时应提供产品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使用说明书、进场复验报告。防水卷材进场复验报告应包含无处理时卷材接缝( )强度和搭接缝不透水性检测结果。
  • A、剥离
  • B、抗裂
  • C、抗拉
  • D、抗渗


  • 18、 既有建筑改造前,应根据改造要求和目标,对所涉及的场地环境、建筑历史、结构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围护结构热工、隔声、通风、采光、日照等( )性能,室内环境舒适度、污染状况、机电设备安全及效能等内容进行检查评定或检测鉴定。
  • A、安全
  • B、使用
  • C、物理
  • D、化学


  • 19、 防水隐蔽工程应留存现场( )资料,形成隐蔽工程验收记录,防水隐蔽工程检验内容应符合标准规定。
  • A、证明
  • B、检验
  • C、电子
  • D、影像


  • 20、 压实、夯实地基应进行承载力、密实度及处理深度范围内( )检验。压实地基的施工质量检验应分层进行。强夯置换地基施工质量检验应查明置换墩的着底情况、密实随深度的变化情况。
  • A、承载力
  • B、稳定性
  • C、固结度
  • D、均匀性


  • 21、 钢结构安装方法和顺序应根据结构特点、施工现场情况等确定,安装时应形成稳固的( )刚度单元。测量、校正时应考虑温度、日照和焊接变形等对结构变形的影响。
  • A、平面
  • B、立面
  • C、三维
  • D、空间


  • 22、 现场拌制砂浆时,各组成材料应采用( )计量。砌筑砂浆拌制后在使用中不得随意掺入其他粘结剂、骨料、混合物。
  • A、容重
  • B、重量
  • C、体积
  • D、质量


  • 23、 边坡及基坑开挖作业过程中,应根据设计和施工方案进行( )。
  • A、检查
  • B、处理
  • C、监测
  • D、监控


  • 24、 水喷雾灭火系统和细水雾灭火系统水源的水量与水质,应满足系统灭火、控火、防护冷却或防火分隔以及可靠运行和持续( )的要求。
  • A、喷雾
  • B、喷水
  • C、灭火
  • D、控火


  • 25、 施工前应对施工管理人员和( )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交底的内容应包括施工作业条件、施工方法、技术措施、质量标准以及安全与环保措施等,并应保留相关记录。
  • A、施工
  • B、作业
  • C、分包
  • D、劳务


  • 26、 进口产品应符合合同规定的质量要求,并附有中文说明书和( )证明,经进场验收合规后方可使用。
  • A、商检
  • B、出厂
  • C、复检
  • D、材质


  • 27、 施工过程质量检测试样,除确定( )参数可制作模拟试样外,均应从现场相应的施工部位制取。
  • A、施工
  • B、技术
  • C、检验
  • D、工艺


  • 28、 既有建筑的安全性鉴定,应按构件、子系统和鉴定系统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划分为( )个安全性等级。
  • A、一
  • B、二
  • C、三
  • D、四


  • 29、 工程施工放样实地测设轴线投测时,应将工程设计的轴线投测到各施工层上。投测前,应校核轴线控制桩。投测后,应按( )条件对投测的轴线进行校核,符合项目技术设计或所用技术标准的限差要求时,方可进行该施工层的其他放样,否则应重新进行轴线投测。
  • A、回转
  • B、控制
  • C、闭合
  • D、通视


  • 30、 吸声设计应根据不同建筑的类型与用途,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来控制( )时间、降低噪声、提高语言清晰度和消除音质缺陷。
  • A、混响
  • B、吸声
  • C、播音
  • D、隔声


  • 31、 钢结构吊装作业必须在起重设备的额定起重量范围内进行。用于吊装的钢丝绳、吊装带、卸扣、吊钩等吊具应经检验合格,并应在其额定( )荷载范围内使用。
  • A、使用
  • B、采用
  • C、准用
  • D、许用


  • 32、 安全防范工程系统运行工作应确认作业内容,编制( )文件,制订日常管理、值机、现场处置、安全保密、培训和考核等制度。
  • A、施工方案
  • B、运行方案
  • C、维护方案
  • D、作业指导


  • 33、 模板拆除、预制构件起吊、预应力筋张拉和放张时,( )养护的混凝土试件应达到规定强度。
  • A、同条件
  • B、7天
  • C、14天
  • D、28天


  • 34、 筏形基础、桩筏基础设置混凝土垫层时,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从筏板底面算起,且不应小于( )。
  • A、30mm
  • B、40mm
  • C、50mm
  • D、60mm


  • 35、 屋面天沟、檐沟、天窗、雨水管和伸出屋面的管井管道等部位泛水处的防水层应设( )或进行多重防水处理。
  • A、附加层
  • B、防水层
  • C、排水层
  • D、密封层


  • 36、 施工工序间的衔接规定:每道施工工序完成后,施工单位应进行自检,并应保留检查记录;各专业工种之间的相关工序应进行( )检验,并应保留检查记录。
  • A、自检
  • B、互检
  • C、平行
  • D、交接


  • 37、 对涉及结构安全、节能、环境保护和主要使用功能的试块、试件及材料,应按规定进行见证检验。见证检验应在建设单位或者监理单位的监督下现场取样、送检,检测试样应具有( )和代表性。
  • A、真实性
  • B、合规性
  • C、唯一性
  • D、功能性


  • 38、 安全通道上方应搭设防护设施,防护设施应具备抗高处坠物( )的性能。
  • A、重力
  • B、破坏
  • C、穿透
  • D、坠落


  • 39、 既有建筑外墙外保温修缮时应制定( )专项方案。
  • A、防水
  • B、防火
  • C、防坠
  • D、防脱


  • 40、 建筑幕墙与周边墙体、屋面间的接缝处应采用( )措施,并应采用耐候密封胶等密封。
  • A、保温
  • B、隔热
  • C、密封
  • D、防火


  • 微信扫一扫 在线答题 在线出卷 随机出题小程序 闯关答题软件 出题答题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