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知识竞赛线上答题 在线考试 答题题目
1、 下列生活方式中,不利于降低碳排放的是( )。
2、 下列哪项不属于碳中和技术? ( )
3、 基于配额的碳金融市场,其市场原理是( )。
4、 “低碳经济”理念是在( )的背景下产生的。
5、 ( )是中国促进低碳转型过程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政策手段
6、 科技进步和( )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
7、 森林碳汇是指( )
8、 ( )是我国城市城区环境空气首要污染因子。
9、 下列哪个不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目标的措施? ( )
10、 下列关于“碳中和”的说法中,不的一项是( )。
11、 2019年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 )二氧化碳当量。
12、 属于2007年宾格曼《低碳经济法案》内容的是( )
13、 低碳发展要求经济系统( )
14、 二氧化碳增多对气候变化将有怎样的影响? ( )
15、 下列不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这一宏观目标的途径的是( )
16、(多选题) 碳交易核查体系的总体原则为()
17、(多选题) 以下属于CCER挂牌转让(线上交易)的缺点是()
18、(多选题) 下列行业中属于全国碳市场覆盖范围的是()
19、(多选题) 在试点阶段,影响CCER交易价格的主要因素包括:
20、(多选题) 不是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工业文明向()过渡的主要特征
21、(判断题) 以下不属于“碳中和”概念的是无碳。
22、(判断题) 大气中二氧化碳与日俱增的原因是臭氧层大气破坏。
23、(判断题) .中国提出长期减排目标,如力争2035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
24、(判断题) 我国面临国际环境履约的压力,“碳关税”将成为国际贸易的绿色壁垒。
25、(判断题) 碳关税的征收对象是进口的低能耗产品。
26、(判断题) 农业活动是最主要的非二氧化碳排放源。
27、(判断题) 对于所有国家来说,实现低碳经济转型都需要协调和发挥各种政策措施,通过财税引导进行经济激励。
28、(判断题) “蓝碳”是指通过海藻等海洋资源渠道吸收的碳?
29、(判断题) 保护环境,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达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二氧化碳“零排放”的形式有垃圾发电。
30、(判断题) 上海环交所为上海碳配额远期产品提供中央对手集中清算服务,履行担保交收职责。
31、(判断题) 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抵消因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行为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32、(判断题) 市场途径是中国促进低碳转型过程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政策手段。
33、(判断题) 低碳行动的宗旨是鼓励公众从身边小事做起,调整生活方式,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出力。
34、(判断题) “碳达峰、碳中和”是近期频繁出现的热词。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35、(判断题) 全国统一碳市场要到来,作为地方试点,一是做好与国家碳市场的衔接;二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是承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中心。
36、(判断题) 国家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运行管理机构、核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不得从事碳排放权交易。
37、(判断题) 下列生活方式中,不利于降低碳排放的是采用电子闹钟代替传统发条闹钟。
38、(判断题) 碳达峰是一个过程,即碳排放首先进入平台期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之后进入平稳下降阶段。
39、(判断题) 2009年12月7日的哥本哈根大会,中国政府承诺:至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到45%。
40、(判断题) 消费模式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的核心内容。
41、(填空题) 碳中和(净零排放)并非把化石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降到“零”,而是
42、(填空题) “碳达峰”是指()。
43、(填空题) 从总量上看,目前 是全球第一大碳排放国。
44、(填空题) 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是
45、(填空题)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一倍,将导致全球气温升高 摄氏度
46、(填空题) 碳排放从()来。
47、(填空题) “碳市场”是指()。
48、(填空题)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着力点应放在( )
49、(填空题) 有利于碳中和的措施的
50、(填空题) “碳排放”主要对地球 有影响

微信扫一扫 在线答题 在线出卷 随机出题小程序 闯关答题软件 出题答题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