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的位置: 线上活动  >  在线答题  >  答题题库

第一季度中医三基知识

2022-07-16 23:59:13.226.0.3756

第一季度中医三基知识 在线考试 答题题目
1、 把“脾”归属土,主要采用的是何归类法()
  • A、A.取象比类法
  • B、B.推演络绎法
  • C、C.以表知里法
  • D、D.试探法
  • E、E.反证法


  • 2、 “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所描述的阴阳关系是( )
  • A、A.对立制约
  • B、B. 互根互用
  • C、C. 消长平衡
  • D、D.互相转化
  • E、E.平衡统一


  •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A.阴胜则寒
  • B、B. 阴虚则寒
  • C、C. 阳虚则热
  • D、D.阳胜则寒
  • E、E.阴胜则热


  • 4、 .阴阳的含义中,下列属阳的是()
  • A、A.下降的
  • B、b.功能的
  • C、C. 寒凉的
  • D、D.静止的
  • E、E.晦暗的


  • 5、 下列哪项不属于阴阳的特征( )
  • A、A.抽象性
  • B、B.绝对性
  • C、C..相对性
  • D、D.普遍性
  • E、E.相关性


  • 6、 五行学说用来指导情志的治疗与护理,其中思胜( )
  • A、A.喜
  • B、B.怒
  • C、C.悲
  • D、D.恐
  • E、E.惊


  • 7、 面见青色,脉见弦象的是( )
  • A、A.肝病
  • B、B.心病
  • C、C.脾病
  • D、D.肺病
  • E、E.肾病


  • 8、 “阴阳离决,精神乃绝”是指( )
  • A、A.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
  • B、B.阴阳对立关系的破坏
  • C、C.阴阳互根关系的破坏
  • D、D.阴阳消长关系的破坏
  • E、E.阴阳转化关系的破坏


  • 9、 以温肾阳而补脾阳的治法是()
  • A、A.益火补土
  • B、B.滋水涵木
  • C、C.培土生金
  • D、D.抑木扶土
  • E、E.金水相生


  • 10、 阴阳的属性是()
  • A、A.绝对的
  • B、B.不变的
  • C、C. 相对的
  • D、D.量变的
  • E、E.质变的


  • 11、 根据七情分属五脏的理论,下列情志中属心所主的是( )
  • A、A.喜
  • B、B.怒
  • C、C.悲
  • D、D.惊
  • E、E.忧


  • 12、 下列不宜用阴阳的基本概念来概括的是( )
  • A、A.寒与热
  • B、B.上与下
  • C、C.动与静
  • D、D.邪与正
  • E、E.升与降


  • 13、 按五行生克规律脾之“所不胜”是( )
  • A、A.心
  • B、B.肺
  • C、C.胃
  • D、D.肾
  • E、E.肝


  • 14、 “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
  • A、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 B、B.心阴虚而心阳亢
  • C、C.肾阴虚而心火旺
  • D、D.肾阴虚而肝阳上亢
  • E、E.肾阳虚而心火越


  • 15、 脾病传肾属于( )
  • A、A.相生
  • B、B.相克
  • C、C.相乘
  • D、D.相侮
  • E、E.母病及子


  • 16、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是指( .)
  • A、A.木克土
  • B、B.木乘土
  • C、C.土侮木
  • D、D.母病及子
  • E、E. 子病及母


  • 17、 以下不属于五行相生的是( )
  • A、A.木生火
  • B、B.土生金
  • C、C.金生水
  • D、D.火生金
  • E、E.水生木


  • 18、 五行中具有“润下”特性的是()
  • A、A.木
  • B、B.火
  • C、C.土
  • D、D.水
  • E、E.金


  • 19、 已知肝属木,由于肝合胆,主筋,故胆、筋亦属木,这种归类方法属于(. )
  • A、A.取象比类法
  • B、B.推演络绎法
  • C、C.以表知里法
  • D、D.比较法
  • E、E.试探法


  • 20、 藏与象之间的关系哪项是错的()
  • A、A.藏变决定象变
  • B、B.藏决定象
  • C、C.象变反映藏变
  • D、D.象变决定藏变
  • E、E.象反映藏


  • 21、 藏象的基本含义是( )
  • A、A.五胜六腑的形象
  • B、B.内在组织器官的形象
  • C、C.五胜六腑和奇恒之腑
  • D、D.藏于内的脏腑及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 E、E.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 22、 根据五行相生关系确立的治疗方法是( )
  • A、A.培士生金
  • B、B.培土制水
  • C、C.抑木扶土
  • D、D.佐金平木
  • E、E.泻火补水


  • 23、 昼夜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
  • A、A.上午
  • B、B.下午
  • C、C.中午
  • D、D.前半夜
  • E、E.后半夜


  • 24、 肝失疏泄,导致肺气上逆,属于()
  • A、A.水不涵木
  • B、B.土壅木郁
  • C、C.本火刑金
  • D、D. 子病及母
  • E、E.母病及子


  • 25、 不属于五行中“金”一行的是( )
  • A、A.肺
  • B、B.大肠
  • C、C.皮毛
  • D、D.惊恐
  • E、E.鼻


  • 26、 属于五行中“火”洗行的是( )
  • A、A.白色
  • B、B. 西方
  • C、C.寒
  • D、D.肝
  • E、E.心


  • 27、 心火亢盛,导致肺阴不足,属于()
  • A、A.金克火
  • B、B.火侮金
  • C、C.火克金
  • D、D.金生火
  • E、E.火乘金


  • 28、 属于“子病犯母”的是( )
  • A、A.肝病及脾
  • B、1.肺病及肾
  • C、C. 肾病及肝
  • D、D.心病及肝
  • E、E.脾病及肾


  • 29、 日出东方,与木的生发特性相似,故东方归属于木,这种归类方法属于( )
  • A、A.取象比类法
  • B、B.推演络绎法
  • C、C.以表知里法
  • D、D.比较法
  • E、E.试探法


  • 30、 下列情志相胜中,错误的是( )
  • A、A.惊胜恐
  • B、B.恐胜喜
  • C、C.怒胜思
  • D、D.喜胜忧
  • E、E.思胜恐


  • 31、 五行相生的次序正确的是()
  • A、A.木为水之母
  • B、B.金为水之子
  • C、C.土为火之子
  • D、D.火为木之母
  • E、E.水为火之母


  • 32、 药味属“阳”的是()
  • A、A.酸
  • B、B.苦
  • C、C.甘
  • D、D.咸
  • E、E.涩


  • 33、 五行“土” 的特性是()
  • A、A.曲直
  • B、B.炎上
  • C、C.润下
  • D、D.从革
  • E、E.稼穑


  • 34、 五行“木”的特性是( )
  • A、A.曲直
  • B、B.炎上
  • C、C.润下
  • D、D.从革
  • E、E.稼穑


  • 35、 阴阳的相互转化是( )
  • A、A.决定的
  • B、B.有条件的
  • C、C. 偶然的
  • D、D.必然的
  • E、E.量变的


  • 36、 四季的更替变化,属于()
  • A、A.阴阳对立
  • B、B. 阴阳制约
  • C、C.阴阳互根
  • D、D.阴阳转化
  • E、E.阴阳消长


  • 37、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说明了( ) A.人体自身的完整性 B.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C.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D.社会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E.社会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
  • A、A
  • B、B
  • C、C
  • D、D
  • E、E


  • 38、(多选题)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是( )
  • A、A.整体观念
  • B、B.恒动观念
  • C、C.辨证论治
  • D、D.辨证施护
  • E、E.整病施护


  • 39、(多选题) 下列哪些属于“证”的概念( )
  • A、A.肝阳上亢
  • B、B.心血淤阻
  • C、C.咳嗽
  • D、D.风寒犯肺
  • E、E.恶心


  • 40、(多选题) 属于“金元四大家”的是( )
  • A、A.张从正
  • B、B.刘完素
  • C、C.吴又可
  • D、D.朱震亨
  • E、E.李杲


  • 41、(多选题) 下列哪两项说明辨证论治比辨病论治更为重要( )
  • A、A.同病异治
  • B、B.异病同治
  • C、C.审因论治
  • D、D.标本同治
  • E、E.对症施治


  • 42、 下列关于(本草纲目)叙述销错误的是( ) A.将药物分16纲,60类 B.载药1892种 C.绘图1109幅 D.历时27年而成 E.分类比林奈早157年
  • A、A
  • B、B
  • C、C
  • D、D
  • E、E


  • 43、 论治的依据是( ) A.病因 B.病位 C.病性 D.邪正消长 E.辩证的结果
  • A、A
  • B、B
  • C、C
  • D、D
  • E、E


  • 44、 “攻下派”的代表医家是( ) A.刘完素 B.张从正 C.叶天士 D.朱丹溪 E.李东恒
  • A、A
  • B、B
  • C、C
  • D、D
  • E、E


  • 45、 (备急干金要力》成书于(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E.清代
  • A、A
  • B、B
  • C、C
  • D、D
  • E、E


  • 46、(多选题) 下列哪些观点能体现中医学的整体思想( )
  • A、A.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的联系而构成有机整体
  • B、B.中医学是以“有诸内必形诸外”为理论依据进行檫病的
  • C、C.中医学诊治用药强调结合机体内外因素进行全面考虑
  • D、D.中医养生原则之一是强调顺应 自然
  • E、E.中医学对局部病变的治疗,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 47、 认为“病由邪生,攻邪已病"的医家是( ) A.张仲景 B.张从正 C.王叔和 D.李杲 E.张景岳
  • A、A
  • B、B
  • C、C
  • D、D
  • E、E


  • 48、 温病学说的形成,对发展中医基础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首创“三焦辨证”理论的温病学家是( ) A.吴又可 B.吴鞠通 C.叶天士 D.吴琨 E.以上都不是
  • A、A
  • B、B
  • C、C
  • D、D
  • E、E


  • 49、 认为百病多因于火,治疗主张以寒凉清热的医家是( ) A.张从正 B.李杲 C.刘完素 D.朱丹溪 E.王叔和
  • A、A
  • B、B
  • C、C
  • D、D
  • E、E


  • 50、 下列哪-项不属于“证” 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 A.发病原因 B.邪正关系 C.病变性质 D.病情轻重 E.病变部位
  • A、A
  • B、B
  • C、C
  • D、D
  • E、E


  • 51、 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 ) A.《黄帝内经》 B.《诸病源候论》 C.伤寒杂病论》 D.《神农本草经》 E.《三因极-病证方论》
  • A、A
  • B、B
  • C、C
  • D、D
  • E、E


  • 52、 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家是( .) A.叶天士 B.刘河间 C.张子和 D.朱震享 E.李杲
  • A、A
  • B、B
  • C、C
  • D、D
  • E、E


  • 53、 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是( ) A.《黄帝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千金要方》
  • A、A
  • B、B
  • C、C
  • D、D
  • E、E


  • 54、 2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的著作是( ) A. (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 (难经》 D.《神农本草经》 E.《金匮要略)
  • A、A
  • B、B
  • C、C
  • D、D
  • E、E


  • 55、 “重阴必阳,重阳必阴”,说明阴阳的什么关系( )
  • A、A.交互感应
  • B、B.对立制约
  • C、C.互根互用
  • D、D.消长平衡
  • E、E. 相互转化


  • 56、 根据五行归类,五体中属术的是()
  • A、A.脉
  • B、B.筋
  • C、C.皮毛
  • D、D.肉
  • E、E.泪


  • 57、 下列除哪项外皆属于五行之水( )
  • A、A.五志之恐
  • B、B.五华之发
  • C、C.五体之骨
  • D、D.六腑之膀胱
  • E、E.五味之辛


  • 58、 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应归属于( )
  • A、A.木
  • B、B.火
  • C、C.土
  • D、D.金
  • E、E.水


  • 59、 根据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西方、秋天、辛味及白色归属于()
  • A、A.心
  • B、B.肝
  • C、C.脾
  • D、D.肺
  • E、E.肾


  • 60、 五味人五脏,多食酸则伤( )
  • A、A.心
  • B、B.肝
  • C、C.脾
  • D、D.肺
  • E、E.肾


  • 61、 下列哪项属于阴的症状( )
  • A、A.声高气粗
  • B、B. 多言躁动
  • C、C.舌苔黄腻
  • D、D. 脉象细涩
  • E、E.脉象洪大


  • 62、 自夏至秋及冬,气候由炎热逐渐转凉变寒,属( )
  • A、A.阴制约阳
  • B、B. 阳制约阴
  • C、C.由阳转阴
  • D、D.由阴转阳
  • E、E.阴阳平衡


  • 63、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一日之中属于阴中之阴的是( )
  • A、A.上午
  • B、B.下午
  • C、C.前半夜
  • D、D.后半夜
  • E、E.以上均非


  • 64、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 A.战国至秦汉时期 B.两晋、隋唐 C.宋金元 D明清 E.近代
  • A、A
  • B、B
  • C、C
  • D、D
  • E、E


  • 65、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阳中之阴的脏是( )
  • A、A.心
  • B、B.脾
  • C、C.肝
  • D、D.肺
  • E、E.肾


  • 66、 根据阴阳属性的可分性,五脏中属于阴中之阳的脏是( )
  • A、A.心
  • B、B.肺
  • C、C.肝
  • D、D.脾
  • E、E.肾


  • 67、 “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阴阳的( )
  • A、A.制约
  • B、B.交感
  • C、C.消长
  • D、D.互根
  • E、E.互用


  • 68、 阴阳比较完整而简要的概念是( )
  • A、A.事物的对立
  • B、B.事物的对立统一
  • C、C.事物的一分为二
  • D、D.事物内部的一分为二
  • E、E.事物特定属性的一分为二


  • 69、 精气学说中所谓的“精”主要指( )
  • A、A.生殖之精
  • B、B.后天之精
  • C、C.水谷精微
  • D、D.肾中所藏之精
  • E、E.自然界之清气


  • 70、 气的根本属性是( )
  • A、A.上升
  • B、B.下降
  • C、C.外出
  • D、D.运动
  • E、E.静止


  • 71、 构成构成世界的本原是( )
  • A、A.天气
  • B、B.精气
  • C、C.地气
  • D、D.水精
  • E、E.阳气


  • 微信扫一扫 在线答题 在线出卷 随机出题小程序 闯关答题软件 出题答题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