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您的位置: 线上活动  >  在线答题  >  答题题库

马克思

2025-01-10 15:04:27.226.0.59088

马克思 在线考试 答题题目
1、 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运动中,主观认识要与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符合,这种统一是认识和实践的矛盾在发展中()
  • A、主体与客体的统
  • B、抽象的具体的统一
  • C、逻辑的历史的统一
  • D、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 2、 唯物辩证法所说的“度”是指()
  • A、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 B、是事物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
  • C、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
  • D、事物在量变的积累过程中表现的幅度


  • 3、 事物的肯定因素指()
  • A、维持现存事物存在因素
  • B、促使事物灭亡的因素
  • C、正确的因素
  • D、错误的因素


  • 4、 揭示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的规律是()
  • A、联系和发展的规律
  • B、对立统一规律
  • C、质量互变规律
  • D、否定之否定规律


  • 5、 下列命题中,正确阐述实践含义的是()
  • A、实践是个人的日常生活活动
  • B、实践是主观创造客观的活动
  • C、实践是主体改造客体的活动
  • D、实践是主体应付环境的活动


  • 6、 认识的本质是()
  • A、主观精神的产物
  • B、客观精神的显现
  •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 D、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7、 一切真知都发源于()
  • A、客观事物
  • B、人的意识
  • C、直接经验
  • D、间接经验


  • 8、 通过实践和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 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认识发展过程看,这是()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 B、从感觉到知觉的飞跃
  • C、从意识到物质的飞跃
  • D、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 9、 感性认识是认识过程的()
  • A、中间阶段
  • B、高级阶段
  • C、初级阶段
  • D、基础阶段


  • 10、 掌握丰富的、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
  • A、关键
  • B、基础
  • C、保障
  • D、主导


  • 11、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
  •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 D、感性认识包含错误认识成分,理性认识是正确的认识


  • 12、 人的理性因素包括()
  • A、情感、意志
  • B、幻想、想象、直觉、灵感
  • C、理智、思维、逻辑等因素
  • D、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的因素


  • 13、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 A、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 B、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 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往复
  • D、从绝对真理到相对真理的发展


  • 14、 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 B、确定事物的质
  • C、认识事物的量
  • D、把握事物的度


  • 15、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它()
  • A、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的桥梁
  • B、感性的物质活动
  • C、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 D、社会历史性活动


  • 16、 检验认识的真理性,检验认识是否同()
  •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 D、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


  • 17、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
  • 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
  • C、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 D、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原则验


  • 18、 任何真理都带有近似正确的性质,这说明真理具有()
  • A、客观性
  • B、绝对性
  • C、相对性
  • D、全面性


  • 19、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
  • A、真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 B、真理不能继续发展
  • C、真理的运用不受条件限制
  • D、真理不需要检验


  • 2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 A、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
  • B、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 C、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决定的
  • D、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


  • 21、 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把他们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 A、违背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B、属于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
  • C、否认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
  • D、正确说明了杰出人物的产生和作用


  • 22、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 B、折中主义的观点
  •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 23、 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科技革命,主要标志是()
  • A、蒸汽机的发明
  • B、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
  • C、电力的发明
  • D、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高科技的出现


  • 2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科技革命可以引起生产方式的变化
  • B、科技革命可以引起生活方式的变化
  • C、科技革命可推动社会发生巨大进步
  • D、科技革命难以引发思维方式的变化


  • 25、 改革主要是变革()
  • A、社会基本制度
  • B、意识形态
  • C、生产方式
  • D、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方面和环


  • 26、 某地区进入供暖季后常常出现雾霾,而一旦出现大风天气或等到春暖花开后,雾霾就会散去或减少。从该地区较长时间的数据变化看,经过人们努力治霾,污染物排放总量在持续走低;但在某些时段,环境空气质量污染指数会迅速攀升,甚至“爆表”。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凸显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一个特点:天帮忙很重要,但人努力才是根本。“人努力”与“天帮忙”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之间辩证关系的启示是()
  • A、尊重事物的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 B、人类有意识的思想活动是掌握客观规律的根本前提
  • C、认识活动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统一的基础
  • D、尚未认识的外在自然规律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27、 马克思出生在()
  • A、19世纪的德国
  • B、18世纪的英国
  • C、19世纪的英国
  • D、18世纪的德国


  • 28、 马克思第一次遇到对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是在()
  • A、《德法年鉴》时期
  • B、《新莱茵报》时期
  • C、《莱茵报》时期
  • D、大学求学时期


  • 29、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著作是()
  • A、《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 B、《德意志意识形态》
  • C、《资本论》
  • D、《共产党宣言》


  • 30、 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凝结着马克思几十年心血和功力,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的是()
  • A、《共产党宣言》
  • B、《资本论》
  • C、《法兰西内战》
  • D、《哲学的贫困》


  • 3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
  • B、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
  • C、马克思主义是代表所有阶级的利益的
  • D、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


  • 32、 以下哪种说法偏离了马克思主义?()
  • 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
  • B、坚持实事求是和彻底的革命批判精神
  • C、根据自己的情况像马克思那样去思考问题
  • 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是绝对正确不容置疑的


  • 33、 关于马克思主义,表述错误的是()
  • A、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精神旗帜
  • B、推动当代中国发展的物质动力
  • C、引领当代中国实践的行动指南
  • D、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 34、 马克思主义是()
  • A、书斋中的学问
  • B、一种纯粹解释世界的学说
  • C、僵死的教条
  • D、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服务的


  • 35、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运动变化性
  • B、客观实在性
  • C、可知性
  • D、广延性


  • 36、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说的“客观实在”是指()
  •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D、不能被人们所认识


  • 37、 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是()
  • A、正确反映客观规律
  • B、彻底克服保守思想
  • C、充分发挥集体智慧
  • D、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


  • 38、 下面哪项不是意识的能动功能()
  • A、目的性
  • B、计划性
  • C、创造性
  • D、丰富性


  • 39、 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
  • A、改革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
  • B、改革是历史的火车头
  • C、改革是被压迫者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
  • D、改革是一种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量变


  • 40、 以下哪一项不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条件()
  • A、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 B、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 C、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 D、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储备和知识水平


  • 41、 下列不属于联系具有的特点的是()
  • A、条件性
  • B、普遍性
  • C、多样性
  • D、主观性


  • 42、 一些地方的人们掠夺性地滥挖草原上的甘草,虽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却破坏了草原植被,造成土地荒漠化,一遇大风,沙尘暴铺天盖地而至,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人的做法违背了()
  • A、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 B、事物永恒发展的观点
  • C、量变和质变统一的观点
  • D、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观点


  • 43、 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 A、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
  • B、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
  • C、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 D、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


  • 44、 唯物辩证法认为新事物是()
  • A、与旧事物有着不一样特点的新鲜的事
  • B、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
  • C、有着新的表现形式的事物
  • D、不能一时被人们所接受的事物


  • 45、 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
  • B、必然与偶然相互转化
  • C、没有脱离偶然的必然
  • D、没有脱离必然的偶然


  • 46、 唯物辩证法认为()
  • A、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 B、必然性是可以预见的,偶然性是无法认识的
  • C、必然性是不可选择的,偶然性是可以选择的
  • D、必然的东西是偶然的,偶然的东西是必然的


  • 47、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 48、 矛盾具有两个基本属性,其中一个是斗争性,另一个是()
  • A、同一性
  • B、普遍性
  • C、绝对性
  • D、客观性


  • 49、 下列哪种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
  • A、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 B、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 50、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 B、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 D、基本矛盾和非基本矛盾的关系问题


  • 51、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 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 B、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C、商品交换实际上是按照商品的价值量
  • D、物化劳动本身能创造价值


  • 52、 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表现的是()
  • A、国际分工深化
  • B、贸易全球化
  • C、文化一体化
  • D、金融全球化


  • 53、 下列不属于垄断行为的是()
  • A、控制生产规模
  • B、控制产品价格
  • C、控制产品销售
  • D、进行资本积累


  • 54、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是()
  • A、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
  •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C、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 55、 资本家普遍获得相对剩余价值是()
  • A、单个资本家采用先进技术降低商品个
  • B、单个资本家压低劳动力价值缩短工人
  • C、资本家延长工人劳动时间增加工人剩
  • D、各个资本家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


  • 56、 平均利润的出现是()
  • A、同一部门内不同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 B、不同部门之间竞争的结果
  • C、国际上同类企业之间竞争的结果
  • D、不同行业之间工人联合斗争的结果


  • 57、 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工资是()
  • A、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
  • B、劳动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 C、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 D、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新价值


  • 58、 表面上看,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格”或工人全部劳动的报酬。实际上,工资仅是对所耗费的()
  • A、必要劳动的补偿
  • B、剩余劳动的补偿
  • C、无酬劳动的补偿
  • D、抽象劳动的补偿


  • 59、 资本周转是指()
  • A、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
  • B、周而复始、不断反复着的资本循环
  • C、资本家扩大自己的生产规模
  • D、社会总产品的实现


  • 60、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个阶段是()
  • A、购买阶段
  • B、生产阶段
  • C、支付阶段
  • D、售卖阶段


  • 61、 假定资本家投入100万元的资本,其中不变资本80 万元,可变资本20万元,雇佣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商品价值120万元,那么,剩余价值率为()
  • A、50%
  • B、100%
  • C、150%
  • D、200%


  • 62、 剩余价值率反映的是()
  • A、不变资本价值的增殖程度
  • B、资本家的钱程度
  • C、固定资本价值的增殖程度
  • D、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 6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与效用价值论的区别不包括()
  • A、对价值来源认识上的不同
  • B、研究客体的不同
  • C、对价值的衡量标准不同
  • D、对价值实质认识上的不同


  • 64、 下列陈述正确的是()
  • A、经济全球化可以使社会分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
  • B、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环境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 C、经济全球化拉近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 D、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就业机会,完全解决了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 65、 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 66、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要求不包括()
  •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B、价值围绕价格上下波动
  • C、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 D、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 67、 货币的职能包括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 B、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
  • C、世界货币和流通手段
  • D、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 68、 货币的本质是()
  • A、价值尺度
  • B、一般等价物
  • C、流通手段
  • D、支付手段


  • 69、 以下关于使用价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 B、使用价值指物品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 C、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 D、使用价值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 70、 下列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关系的正确说法有()
  • 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 B、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 C、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价值
  • D、只要具有使用价值就能成为商品


  • 71、 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
  • A、消灭等级制度,实现男女平等
  • B、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
  • C、消灭贫富悬殊,实行平均主义
  • D、取消按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


  • 72、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成为人们生活第一需要的是()
  • A、娱乐
  • B、劳动
  • C、兴趣
  • D、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 73、 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事业,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 B、实现共产主义的阶级力量是现代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
  • C、实现共产主义需要资产阶级做出妥协让步
  • D、实现共产主义是工人阶级解放斗争的最终目标


  • 74、 对于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解,错误的是()
  • A、人与自然实现了和谐
  • B、人处理与自然的关系不再以利润为动
  • C、人以合乎自然规律的方式来利用自然
  • D、人类放弃了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


  • 75、 关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的局限性,错误的是()
  • A、它默认了基于个人天赋的不同工作能
  • B、只把人当作劳动者看待,撇开了人社会
  • C、没有跳出等价交换的资产阶级框架
  • D、彻底实现了人类的平等


  • 76、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 A、人在本性上是自私自利的
  • B、人在本质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C、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 D、没有抽象的人,只有现实的具体的人


  • 77、 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 C、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


  • 78、 唯物辩证法关于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
  • A、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 B、解决了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也就自然等到了解决
  • C、只需要抓主要矛盾,非主要矛盾并不重要
  • D、在矛盾体系中,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处于平衡状态


  • 79、 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先进还是落后的根本标志,是看它看()
  • A、是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开放的市场经济
  • B、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 C、是否实现了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
  • D、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还是生产资料私有制


  • 80、 关于社会形态更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社会形态更替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
  •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最终决定意义
  • C、社会形态的发展总是直线式的不允许有跨越和反复
  • D、社会形态更替体现了历史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


  • 81、 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看()
  •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
  • 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
  • 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 82、 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这对矛盾中( )
  • 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性质
  •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
  •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 D、上层建筑各部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立即发生变化


  • 83、 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
  • 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 B、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
  • C、只有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才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 84、 生产关系是指()
  • A、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 B、人与自然的关系
  • C、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 D、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的关系


  • 85、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科学技术()
  • A、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 B、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
  • C、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
  • D、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 86、 下列哪项不属于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 A、劳动资料
  • B、劳动对象
  • C、科学技术
  • D、劳动者


  • 8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社会存在不能决定社会意识
  • B、社会意识并非消极被动地受制于社会存在
  •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着消极的阻碍作用
  • D、社会意识不能反映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 88、 社会意识内容客观来源是()
  • A、艺术创造
  • B、文献记载
  • C、社会存在
  • D、民间文学


  • 89、 实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是()
  • A、消灭一切剥削制度
  • B、消灭一切旧风俗、旧习惯
  • C、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 D、社会道德水平的极大提高


  • 90、 下列关于唯物史观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根基
  • B、政治、文化有自身的独立性,但其背后往往纠缠这物质利益过程
  • C、经济因素是影响社会历史发展的唯一因素
  • D、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


  • 91、 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是()
  • A、精神生产活动
  • B、物质生产活动
  • C、制造劳动工具
  • D、宗教与政治活动


  • 92、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
  • B、雇佣工人是雇佣劳动的人格化
  • C、人总是一定经济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
  • D、小农阶级的狭隘自私是人性使然


  • 93、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本质上是()
  • A、为世界和平服务
  • B、为资产阶级专政服务
  • C、为世界稳定服务
  • D、为世界经济发展服务


  • 94、 关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表述错误的是()
  • A、建立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之上
  • B、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关系
  • C、反映了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
  • D、在实质上保障了人们的自由平等权利


  • 95、 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消费主义,表述错误的是( )
  • A、消费主义的崛起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 B、消费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发生了异化
  • C、消费主义是资本主义麻痹和统治劳动者的一种手段
  • D、人们在消费中真正实现了自我价值


  • 96、 关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表述错误的()
  • A、对于社会历史发展总是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 B、反映了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利益
  • C、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上层建筑服务
  • D、具有极大的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性


  • 97、 经济危机的表现不包括下面那项内容()
  • A、利率下降
  • B、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工人数量剧增
  • C、信用制度严重破坏,银行纷纷破产
  • D、商品大量过剩,销售停滞


  • 98、 经济危机的根源是()
  • A、资本家的贪婪本性
  • B、主要消费品生产过剩
  • C、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差距
  •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


  • 99、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A、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主义社会
  • B、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
  • C、从根本上完全适应了生产的社会化
  • D、从根本上说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作用的结果


  • 100、 资本主义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即()
  • A、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 B、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C、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
  •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 微信扫一扫 在线答题 在线出卷 随机出题小程序 闯关答题软件 出题答题小程序